课题:《爸爸的花落了》
教材解读:《爸爸的花落了》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中描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那天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事件为线索,中间采用插叙手法忆述爸爸引导“我”独立成长的往事。文章通过质朴的语言,传达了浓浓的父爱,也正是在这父爱中,“我”长大、独立了。文章并不难懂,可文章随着“我”思绪的起伏,不断在眼前事、过去事之间跳跃。所以学生学习本文的最大障碍点是在理清眼前事与过去事的同时,理解插叙的作用。可以把学习文章形式为重点——行文采取的顺叙的形式,介绍即将到来的我的毕业典礼。但文中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将我生活的许多片段穿插其中。因此,本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习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插叙的作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圈划出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过去事。然后把眼前事归结为毕业典礼的前、开始、中、后,把过去事归结为探病事件、爱花事件、送钱事件,进行板书。接着让学生找出引发“我”由眼前事回忆过去事的中介以及由过去事跳回眼前的中介。如文中的花,是本文的线索之一,也是父亲的钟爱,这回忆的与父亲有关的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过去事跳回到眼前事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声音,把思绪拉回。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让学生畅谈在插叙的事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通过对事件的品读分析,可得出父亲为了让女儿能独立,费尽苦心,学生也感悟出了那份浓浓的父爱。这时再让学生思考插叙的的作用就水到渠成了。教学时间拟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A类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2.课前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帮助理解课文.
B类3. 感知文章内容,能用概括的语言清楚地复述课文。4.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5. 找出并理解插叙、伏笔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C类6.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思考: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 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课文写了哪些生活片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从而明确文中的插叙、伏笔与照应并理解其作用。3.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爸爸”是个怎样的人?4.亲情行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并且在行动中感受亲情,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预习测评:(3分钟)师: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迹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哀愁。(板书课题)走进作者,知人论事: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城南旧事》是以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林海英这样评价自己在台北写就的这部作品“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静听 生看课题 了解作者 (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
第二板块——朗读课文,追寻美点(10分钟)(1)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2) 寻找美点?结构美、人物美、情感美、语言美。
在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整体把握文章大体内容。
第三板块:精读赏析,体验结构美:(8分钟)(10分钟)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关于插叙)2)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3)筛选有关花的材料,说说“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关于主线索)4)安排这个毕业典礼有什么作用?(关于副线索)5)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关于伏笔)6)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有哪两层含义呢?(双关)
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理解文意找出并理解插叙、伏笔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板块——品味赏析,体验人物美(8分钟)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筛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他们表明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深情。3)朗读文章爸爸逼我去上学这部分,其中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情感态度?4)讨论:爸爸的深情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感悟生活细节中表现出的亲情,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理解文章内涵中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第五板块——感受父爱,体验情感美(10分钟)1)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2) 亲情告白“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和儿女,其实,亲情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多宝贵的记忆带走了,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自私让我们忽视了我们拥有的那份爱,忙碌让我们忘记了品味那份浓浓的情。但是,亲情永恒,她需要我们用善良的心去发现,用感激的心去体会。在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在记忆中寻找,寻找我们忽视了的亲情,让我们作一次真情告白,讲述一段我们的亲情故事。”
再读精彩语段,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课堂交流亲情故事,体验父爱母爱。
布置作业——亲情行动:(4分钟)父母的爱不一定在语言里,却在一个眼神中,一个举动里,我们很少细心的品味,有时还会误解,甚至觉得父母的做法很烦,其实这里面包含的爱是那么纯正,那么无私。从你们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你们的善良和纯真,相信通过今天,你们会渐渐理解父母们无私的爱,其实,亲情不单是父母的辛勤付出,她更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动,让我们用同样的爱回报父母,让这份浓浓的亲情永驻我们的心间吧。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给爸爸沏一杯热茶,给妈妈送一杯牛奶,陪父母散散步.....记下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