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
教材分析: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情感态度: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自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父子情深的画面,今天我们来看看李森祥在《台阶》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怎样的父亲形象。
二、需要掌握的词语:
凼dàng
烟瘾yǐn 烦躁zào
撬qiào
磕kē
涎水xián 揩kāi 硌gè
舀米yǎo
胯骨kuà
晌午shǎng 黏nián
尴
尬gān
gà 嘎gā
揩:擦、抹。
凹凼:水坑。
尴尬:神情、态度不自然。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三、听读课文,然后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建好,父亲又怎么样?
简要故事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仔细思考: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2、父亲为做新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4、用以上的方法,你能说说“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吗?
详略是由中心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5、“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6、“新台阶砌好了”,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7、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像?
立下造屋目标,并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有理想、有坚强的忍耐力、勤劳
新屋建成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 淳朴、善良、谦卑
新屋建成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同时他又老实厚道,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9、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位父亲形象?
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
需要——理想——精神——成功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
新屋造好,人老了,身体也垮了——生产力水平低下。
辛酸、凄楚的情感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五、拓展延伸:
1、请以“台阶是父亲的
”为话题,说说你的看法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的负担,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理想),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健康。
2、赏歌词,写感悟: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台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伟大而可敬的父亲,因为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这既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父亲当然不会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精神,艰难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种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我们要学习父亲的创业精神,更要思考父亲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联系现实,现在的农民依旧很苦,不过现在国家对农民关注的越来越多。)
七、作业布置:
1、仿照例句,写一组句(要点:句子形式相同,修辞方法一致,语言格调要高雅
)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仿句:父爱是
;
父爱是
2、每日一题:请以“感悟父爱”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