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0课《信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0课《信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5 17: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
1、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天涯若比邻”成为梦想。
可是在我国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却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信客中的信的含义有两层:送信、信用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文化苦旅简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四、掌握下列字词:
克扣kè 接济jì
唏嘘xī

稀罕han 昏厥jué
噩耗è
呵斥hē 诘问jié 焦灼zhuó
猝然cù
伎俩jì
liǎng
颠沛pèi
吊唁yàn
嫉妒j
í

文绉绉zhōu
穷愁潦倒liáo

诺诺nuò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五、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四节,行文脉络是:
年轻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
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六、初步思考:
(一)年轻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1)老信客“名誉糟蹋”,必须寻找接班人。
(2)“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3)“老人讲了这么多,这么细,他不能再回绝。”
(二)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1)收发信、物,捎带口信。
(2)代读、代写书信。
(3)遇有噩耗,充当代理人。
(三)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1)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送巡捕房。
(2)道路凶险,腿脚有病。
(四)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长时间当信客,
(1)文化程度提高了
(2)眼界开阔了
(3)阅历丰富了
(五)信客不做信客后,人们是怎样对待他的?
(1)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
(2)打过他的人醒悟了,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邮政事务。
(3)死后,许多人前去吊唁。
(六)为什么信客不做信客或死后,人们对他这么好?
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
(七)文中信客的职业特点?(文中信客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
1、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2、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3、诚信无私,却常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八)信客的工作这么难做,为什么信客还是做了二三十年呢?
他曾答应老信客接他的班,一诺千金,体现了他的诚信。
(九)说说信客的品质:
恪尽职守
诚信无私
仁义热心
任劳任怨
宽厚善良
七、深入思考: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4、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八、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①质朴而典雅
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满脸戚容”等。
②警辟而又畅达
本文的语言风格不同于《背影》的朴素平实,《台阶》的口语化。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及语言习惯不同而决定不同的语言风格。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表现出当时中国农民的心态和城乡差异。)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指广阔的社会风情,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永久不变的一些情感和痼疾。“神经末梢”是指信客对城乡微妙的变化了如掼掌,对城乡人心理变化明察秋毫。信客是乡村了解城市的窗口,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农村某些落后现象的委婉批评,对信客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九、拓展延伸;
依据课文内容,为信客写一段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是对逝者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体例不作要求,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1、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与家乡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平凡人生、诚信人生、奉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