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课件(66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课件(66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5 11:16:35

内容文字预览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讲述内容】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的问世冲破了旧时报纸的局限,消息已不限于单纯的政治公报,开始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
发展
(1)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1947年2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解放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出版,后来又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年9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省委、省政府同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还出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3、
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合作探究】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
小结: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同年拍摄了影片《火车进站》。空无一人的火车站,一个中年搬运工手推轻便行李车出现在月台的右前方,画面右上角的后景中,一个黑点很快变成清晰的火车向观众冲过来,火车头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以上就是《火车进站》向我们描述的场景。如今,这部影片早已成为电影诞生的象征和标志。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便迅速传到了世界各地。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
电影
(1)诞生: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发展并走向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如果学生要求可简单介绍剧情。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诞生了一批进步影片,如《渔光曲》、《风云儿女》等。1935年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3)走向辉煌
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
3、
电视
(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合作探究】2:阅读P74【学思之窗】,请回答,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
解题关键:电视为什么能够普及
思路引领:从生活水平、物质基础、精神需求、电视的特点角度回答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过渡: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特点: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合作探究】3: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启示
A互联网的优势:(P75本课测评)
(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B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C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合作探究】4:互联网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网络对生活影响的利与弊。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网络道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合作探究】5: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小结全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单概括出来。
E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扫描大众传媒——发展历程和特点
二、聚焦大众传媒——内容和影响
三、感悟大众传媒(共66张PPT)
你知道吗?
开眼看世界前
有这样一个中国……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听说书、看商家的广告是古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清代看京剧的民众
皮影戏
古代人们也可以看“电影”的……
鸦片战争
的隆隆炮声
叩开了中国
近代之路
近代之路
欧美文化
逐渐地
传入中国
西风东渐
政治、经济领域的诸多变化
折射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绿藤蔓延
中国人的大众传媒也在悄然改变
中国人的大众传媒也在悄然改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手段之多前所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信息呢?
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等
一切都从一个家庭说起。。。
爷爷生于1921年,今年93岁,空闲时最喜欢读报,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睛。”
爸爸生于1959年,今年55岁,空闲时最喜欢看电视、看电影,爸爸说:“影视节目既有图像又有声音,通过它们我可以看到万千世界的美好“。
小明生于1995年,今年19岁,空闲时最喜欢打开电脑浏览网页,小明说:“我正好赶上了网络时代,网络让我拥有了顺风耳、千里眼,真正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记录片和新闻期刊的总称。
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
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报刊业的繁荣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繁荣
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
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提到的一种大众传媒是什么?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伏尔泰
 “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一、报刊业的繁荣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形成
19C中期
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19C70S
《昭文新报》
中国人自己创办报纸
发展
戊戌变法前后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景象
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思想
同维新派论战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斗争,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一、报刊业的繁荣
(一)历程
(二)影响
1833年
1872年
1949年
近代中国报刊业(1949年以前)
现代中国报刊业(1949年以后)
(一)历程——近代中国报刊业(1949年以前)
1.外国人在华创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一、报刊业的繁荣
史量才(1880-1934)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
2.本国人创办
(1)维新派:
(2)革命派:
(3)新文化运动:
(4)共产党:
(5)国民党:
一、报刊业的繁荣
(一)历程——近代中国报刊业(1949年以前)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中央日报》
为什么各类组织、党派、机构那么重视运用报纸?
(一)历程——现代中国报刊业(1949年以后)
1.新中国建立后:
2.改革开放:
《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
党报党刊、专业性报刊、娱乐性报刊齐头并进
一、报刊业的繁荣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的变化说明什么?
探究一:报刊业的影响
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睛”,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一、报刊业的繁荣
【材料一】革命派从开始革命活动时起就十分注意办报。通过这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人民版
历史必修二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各个不同团体、党派通过报纸宣传进步思想;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后,许多城市出现了阅报总会或阅读公报会等组织,旨在面向公众义务组织读报,发挥报刊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
——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
一、报刊业的繁荣
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睛”,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开启民智,成为传播文明知识的载体;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报纸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必须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邓小平
一、报刊业的繁荣
爷爷说“报纸改变了我的一生,它给了我观看世界的眼睛”,为何爷爷有此体会?
报刊业加强了舆论监督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报刊业的繁荣
(二)影响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各个不同团体、党派通过报纸宣传进步思想;
报刊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开启民智,成为传播文明知识的载体;
报刊业加强了舆论监督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是指什么?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影业的发展
(二)电视业的发展
(三)影响
1905
1931
1934
1958
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
改革开放后
——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歌女红牡丹》
结束中国电影无声历史
《渔光曲》
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题材
走向辉煌
(一)电影事业的发展
起步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影业的发展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影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发展
1931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5年《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影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成为电影的主题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影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辉煌
80年代中期后,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无声
有声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黑白
彩色
题材单一
题材丰富
电影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什么?
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
社会氛围宽松、生活条件改善
★课堂小调查:
平时你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一)电视业的发展
1.无
2.黑白
3.种类单一

彩色
种类纷繁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品牌栏目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探究二:影视媒体的影响
爸爸说
:“影视节目既有图像又有声音,通过它们我可以看到万千世界的美好”。
爸爸为何有如此体会?
【材料一】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它以最快的速度播报新闻、预报天气,能对重大活动、体育赛事等进行现场直播,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
——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
电视节目具有即时性、快捷性、直观性,有利于信息传递。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爸爸说
:“影视节目既有图像又有声音,通过它们我可以看到万千世界的美好”。
爸爸为何有如此体会?
【材料二】“电影题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色鲜明;电影是文化的浓缩;世界因为一块块大银幕紧紧相连。”
——张艺谋
电影有利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联系
电视节目具有即时性、快捷性、直观性,有利于信息传递。
电影有利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联系
二、影视媒体的发展
(三)影响
你知道吗?
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5亿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
每天发送微博
1亿条
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每天电子邮件总量
1440亿封邮件
这个星球的星球总人数
人们每天发送的文字信息
远远大于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
互联网步入
“手机时代”
每天有3000多本新书出版
可以装在一个电子书(e-Book)里阅读
Kindle
XD
可装下3200本书
人类的学习和阅读迈进“无纸化时代”
互联网
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中国网民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三、互联网的兴起
1、互联网的特点
2、互联网的优势与劣势
3、互联网的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浏览新闻、读书、看报、看电视剧、看电影、观看网络课堂、发送信件、视频对话、购物、聊天……
1、互联网的特点
议一议
选一选
①集文字、图像和声音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多媒体性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强
③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但稍逊色于电视
⑤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及报纸
④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互动性优势明显
⑥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⑦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互联网的优势:
优势一:方便快捷
优势二:高度互动,双向传送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互联网的优势:
三、互联网的繁荣
小明说的“网络让我拥有了顺风耳、千里眼,真正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小明为何有如此体会?
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送;
4.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互联网的劣势:
材料二(2007-05-27)目前,在我国的2亿网民中,大约1400万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在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20%。有的因上网成瘾而冷漠、仇视周围的人;有的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人民网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网络的消极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抵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①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网络;
②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及网吧的监管;
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材料三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今天在此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为每周22.2小时,而娱乐和沟通则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例如86%的中国网民活跃于在线下载音乐,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55%;64%的中国网民积极参与社区聊天和撰写博客活动,而美国网民对应的比例仅为36%。
——自助学习网
3、互联网的影响
议一议
选一选
①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⑤人们的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发生改变
④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社会生活
⑥从根本上对人们的伦理道德形成严峻的挑战




一切都从一个家庭结尾。。。
爷爷最喜欢的还是读报,但是变成了这样——
爸爸最喜欢还是电视和电影,但是变成了这样——
小明最喜欢还是网络,变成了这样——

报刊书写我们的人生

广播倾诉我们的酸甜

影视演绎我们的精彩

网络编织我们的生活
大众传媒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本课小结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 刊
影 视
互联网
近代
现代
电影
电视
繁荣诞生
影响
人们日常生活方式质的飞跃
1.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个键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2.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
C
C
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早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B.
国人最早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C.
戊戌变法时最为著名的报纸是《民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报、《中央日报》等报刊
B
4.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D
课外推荐
【推荐书目】
1.路易斯·贾内梯著
《认识电影》,世界知识出版社
2.柴志明著
《走向媒体》,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视频】
1.《渔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