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课件(52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课件(52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5 17:53:20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问卷调查:你已经准备好进入无纸化时代了吗
A、没有,我还是更侧重纸质阅读
B、正在进行时,过渡中
C、严重依赖网络,基本不再购买纸质读本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内容一般是官方文书或朝廷大事,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课标要求:以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变迁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步骤
评互联网的发展
观近代报刊变迁
看近代影视发展
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1833年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维新、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向真实、及时、客观和有新闻价值发展,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材料一、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吾国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探究一
以近代三份著名报纸为例探究报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宣传维新变法
唤醒民众
开启民智
《变法通议》
日本铁路
《华盛顿传》
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介绍西方
辛亥革命时期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创造,归功于辛亥前革命党之实行及宣传之二大工作。而文字宣传之工作,尤较军事实行之工作为有力而且普遍。……兹调查昔年海内外各地各种革命书报,自乙未年(一八九五)以迄辛亥,约千数百种。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报刊种类丰富,宣传革命
三民主义
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重要工具
白话词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成为宣传民主、科学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咏报馆
近代报纸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
开启民智,宣传舆论
中国近代报刊:
一块时代的念记、
一个民族的印记、
一场现代化的铭记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任景丰
谭鑫培
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及其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题材
走向辉煌
张艺谋
陈凯歌
冯小刚
巩俐
葛优
李连杰
周润发
有声
政治色彩
无声
彩色
黑白
多样化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电视事业的发展
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液晶电视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6亿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
每天发送微博
1亿条
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
互联网步入
“手机时代”
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1、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
城会玩
3、
小鲜肉
4、
然并卵
5、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6、
怪我咯
7、
duang
8、
Wuli
9、
狗带
10、主要看气质
探究二: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于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下面是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同学们联系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互联网的看法
观点一
: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它是促进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观点二:所传递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不良的社会舆论不利于人们思想品格的发展。
材料一、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大地,分享这个世界,并触摸天空。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是可以等同于食物的,甚至紧迫于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着的需求,构筑了需求者们仰望的大厦。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获得接纳;孤独的不在孤独,卑微的不在卑微,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从来没有像这样韵味深长。
-------《互联网时代》
材料二、2013年3月3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学生3名学生在“黑网吧”内通宵玩游戏后在铁轨上睡着,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被火车惊醒而死里逃生并目睹同伴被轧得血肉模糊的14岁的罗某,在同伴被轧的当天,仍然“情不自禁”地到网吧玩电脑游戏
互联网的优势:
互联网的弊端:
1、不法分子传播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作为一个中学生互联网对你的生活产生了
哪些影响?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互联网?
网络游戏等
网上购物、网络学习
电子信箱、个人博客
论坛、电子报刊
理性运用,绝不沉迷
这节课我们讲了报纸、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单概括出来。同时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维新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办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B.国人消遣娱乐的需求
C.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D.广播电影发展的推动

C
2.1905年中国自行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它的出现不能说明(  )
A.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
B.国粹艺术被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C.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
D.中国的电影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D
3.20世纪30年代,上海每天去电影院的人达10万,其根本原因是(
)
A.上海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B.上海等地市民阶层壮大
C.电影艺术发展成熟
D.政府鼓励电影事业的发展
A
4.中国互联网获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A.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
C.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中国政府在财力上的积极支持
C
5.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6.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发展事实的是(  )
A.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
C.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D.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C
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视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卫星传送技术的进步
C.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D.电视价格的优惠
A
8.“第四媒介”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
A.市场经济兴起
B.互联网的利用和普及
C.三大传统媒介的衰落
D.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
B
9.“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像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课标要求】以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变迁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重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第一媒介报刊业
1833年
1872年
1873年
《昭文新报》
是中国境内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第三媒介影视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其插曲__________________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
1958年
_______________开始试播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第四媒介互联网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
优势: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说说这些报纸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吾国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创造,归功于辛亥前革命党之实行及宣传之二大工作。而文字宣传之工作,尤较军事实行之工作为有力而且普遍。……兹调查昔年海内外各地各种革命书报,自乙未年(一八九五)以迄辛亥,约千数百种。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材料三:
探究二: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于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下面是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同学们联系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互联网的看法
观点一
: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它是促进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观点二:所传递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不良的社会舆论不利于人们思想品格的发展。
材料一、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大地,分享这个世界,并触摸天空。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是可以等同于食物的,甚至紧迫于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着的需求,构筑了需求者们仰望的大厦。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获得接纳;孤独的不在孤独,卑微的不在卑微,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从来没有像这样韵味深长。
-------《互联网时代》
材料二、2013年3月3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学生3名学生在“黑网吧”内通宵玩游戏后在铁轨上睡着,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被火车惊醒而死里逃生并目睹同伴被轧得血肉模糊的14岁的罗某,在同伴被轧的当天,仍然“情不自禁”地到网吧玩电脑游戏
【课堂练习】
1.维新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办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B.国人消遣娱乐的需求
C.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D.广播电影发展的推动
2.1905年,中国自行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它的出现不能说明(  )
A.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
B.国粹艺术被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C.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
D.中国的电影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3.20世纪30年代,上海每天去电影院的人达10万,其根本原因是(  )
A.上海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B.上海等地市民阶层壮大
C.电影艺术发展成熟
D.政府鼓励电影事业的发展
4.中国互联网获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A.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
C.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中国政府在财力上的积极支持
5.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发展事实的是(  )
A.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
C.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D.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视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卫星传送技术的进步
C.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D.电视价格的优惠
8.“第四媒介”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
A.市场经济兴起
B.互联网的利用和普及
C.三大传统媒介的衰落
D.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
9.“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像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