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情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据: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罗斯福总统竞选口号“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导入,
设疑: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么?
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活动2【讲授】教授新课
(一)新政背景
问题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材料一: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材料二: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胡佛村、胡佛屋、胡佛汽车等现象在各地出现,胡佛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
材料三:“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59的绝对优势获胜。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
③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④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展示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设疑:在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设计理念: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活学活用一:
“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阿诺德·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 1932年版
请回答:
1)以前长期支撑“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何时?
自由放任政策,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
2)当时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很可能将到终点”的困惑?
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危机严重,世界局势紧张;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严重的威胁。
活学活用二:
材料一: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要进行试验。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材料二: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1、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
要改革,突破传统经济模式,实行新政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提到的“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指什么?
加强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立法等方面的干预
(二)新政内容
1、情景设置:观看视频《罗斯福新政内容》,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结合所给材料,指出此领域的状况和问题,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说明你提出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社会立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中的作用。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2: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思考: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材料1: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材料2: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思考: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等?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依靠国家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积极作用)
3、调整农业政策
材料1: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2: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业复苏)
4、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以工代赈
材料1: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
材料2:田纳西水利工程
思考:“以工代赈”大规模兴建工程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增加了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改善了基础设施;减轻财政压力;维护失业者自尊心;稳定社会秩序)
5、加强社会立法
材料1: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同时, 失业者的示威罢工及小农的武装反抗时有发生。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材料2: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思考:这些社会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2. 展示表格:教师补充一些典型事例,使措施具体化,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叙述。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三)新政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直接救济和提供就业相结合
注重立法
关注民生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诱导学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得出结论。
活学活用三: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咒骂其是吃“烤百万富翁”,是在敲富人的竹杠;有议员攻击其《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1、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工人农民措施?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农民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其实质又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活学活用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问题1:“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指什么?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问题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诱导学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得出结论,顺利引出新政影响。
(四)新政影响
合作探究:1.介绍当时人们看待新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分组讨论: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积极:
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渡过难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政治上: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
垄断体制。
影响深远:资本主义世界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局限:只是局部调整,未从根本上变革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
(五)学以致用
【探究】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①他们是谁?(2分)
罗斯福、邓小平
②如何理解“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制度”?(4分)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保存了西方民主制度,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在经济建设上有哪些共同点?
A、都注重改革与创新(调整生产关系来完善社会制度)
B、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都使本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④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
2、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3、要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策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4、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要把两者相结合;
5、关注民生;
6、居安思危,将危机作为挑战,变为机遇;
……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共26张PPT)
“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
课程标准、考纲要求:
1、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
作用 ;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成功典范
材料二: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胡佛村、胡佛屋、胡佛汽车等现象在各地出现,胡佛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材料一: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材料三:“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59的绝对优势获胜。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
④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问题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
③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思考一:“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阿诺德·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
1932年版
请回答:
1)以前长期支撑“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何时?
2)当时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很可能将到终点”的困惑?
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危机严重,世界局势紧张;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严重的威胁。
自由放任政策
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
思考二:材料一: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要进行试验。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材料二: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1、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提到的“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指什么?
加强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立法等方面的干预
要改革,突破传统经济模式,实行新政
①
②
③
⑤
④
(二)实施“新政”
银行倒闭
股市崩溃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2: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思考: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企业破产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材料1: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材料2: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思考: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等?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依靠国家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积极作用
(二)实施“新政”
农产品价格猛跌
3、调整农业政策
材料1: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2: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业复苏。
(二)实施“新政”
工人失业
4、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以工代赈
材料1: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
思考:“以工代赈”大规模兴建工程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2:田纳西水利工程
(二)实施“新政”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改善了基础设施;减轻财政压力;维护失业者自尊心;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混乱
5、加强社会立法
材料1: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同时,
失业者的示威罢工及小农的武装反抗时有发生。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材料2: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思考:这些社会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二)实施“新政”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农业
社会福利
社会立法
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银行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扩大中央银行权利;管制证券业等;
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前提保证
计划指导、《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企业、劳资关系
稳定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缓和阶级矛盾
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业政策、减耕减产补贴;
摆脱农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建立救济署、发放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工业
《全国劳工关系法》
组织工会
首要问题
核
心
措
施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直接救济和提供就业相结合
注重立法
关注民生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咒骂其是吃“烤百万富翁”,是在敲富人的竹杠;有议员攻击其《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农民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其实质又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工人农民措施?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思考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问题1:“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问题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指什么?
问题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四)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渡过难
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政治上: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体制。
★影响深远:资本主义世界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只是局部调整,未从根本上变革
局限:
①他们是谁?(2分)
②如何理解“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制度”?(4分)
③在经济建设上有哪些共同点?
④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探究】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保存了西方民主制度,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A、都注重改革与创新(调整生产关系来完善社会制度)
B、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都使本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罗斯福、邓小平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
2、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3、要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策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4、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要把两者相结合;
5、关注民生;
6、居安思危,将危机作为挑战,变为机遇;
……
1、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3、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4、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5、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A.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B.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拓展: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
经济思想
表现
16—18C
18—20C30
20C30—70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发展工场手工业、殖民侵略、
圈地运动等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各国
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看望农民
公共事业
振兴署
公共工程管理署
农业调整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