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件(27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件(27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5 20:36:28

文档简介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3)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过程:
利用教材的引言作为导入的入口,引导学生观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初期和战后十年左右的图片和数字,进行对比。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师:回忆上节课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
预习教材
发现问题(教师预设问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阶段的理论、特点、实质是什么 第二阶段特点、措施是什么
2、.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内容、作用、评价是什么
3、第三产业的含义是什么 兴起原因是什么 作用如何
4、“新经济”的含义、动力、特征各是什么
5、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6、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调整 直接原因是什么 结果呢
7、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8、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
生生交流
合作学习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说明资本主义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他主张由国家实行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在60~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7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1)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1)特点:“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2)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
(3)结果:
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问题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实质: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国家干预财富分配)
(3)内容: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评价:①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弊:财政开支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培养懒汉);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穷人的心理仍不平衡。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2)兴起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作用: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2、“新经济”的出现
“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应用,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1)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
“新经济”的核心: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

“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经济”
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2)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
(3)特征: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
师: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继续提高;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它不可能只属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已经看到了“新经济”的模式。(共27张PPT)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四、“新经济”的出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14、15世纪
16世纪--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10年代
二战后—现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6世纪--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10年代
二战后—现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概念:
②根本原因:
③理论基础:
④开始出现的标志:
⑤实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概念:
垄断组织﹢国家政权
②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资本高度
集中、社会化趋势加强→基本矛盾加剧
③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核心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开始出现的标志:罗斯福新政
⑤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高峰:20世纪50-70年代初期:普遍实行
国家干预经济——经济“黄金时期”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②减弱:70年代后期-80年代:适当减少国
家干预。
——出现“混合经济”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滞涨”
黄金时代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趋势
19世纪末
20世纪70年代
1981年
发展水准
1929年
1933年
1939年
1945年
1993年
2001年
年代
(1)目的:
二、建立“福利国家”(构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2、实质: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目的:
二、建立“福利国家”
5.发展:
(1)二战后
开始实施
(2)20世纪60-70年代
日渐完备
(3)1973年经济危机后
受挫但继续发展
(4)20世纪80年代
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内容:
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
全民性(公民的社会权力)、高福利(覆盖面广)、均平性(穷人受惠多)、国家负担(特点与罗斯福新政相比)
4.特点: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5、评价:
积极:
(1)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社会稳定;
(2)扩大了社会消费,推动了经济发展;(如“黄金时期”)
消极:
(3)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造成财政赤字严重。(如经济“滞涨”)
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4)助长惰性,降低劳动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高福利。
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德国人要求政府买结婚戒指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1.概念: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2.兴起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兴起表现:
①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产值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第一产业
6%
3%
2
%
第二产业
36%
30%
22
%
第三产业
58%
67%
76
%
5.作用:
①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③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4.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关系
四.“新经济”的出现
(1)概念: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美国知识经济的表现:克林顿时期1992-2000
①90年代初开始,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
②良性运行
(2)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产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特点:
低失业、低通胀、低赤字、高增长(三“低”一“高”);
可持续发展;(化解凯恩斯主义难题)
(5)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四、“新经济”的出现
表现
核心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世界现代经济: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调整背景:
调整措施: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调整的发展和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A.一直不断加强
B.有时放松
C.只涉及流通领域
D.解决了所有问题
2.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B.干预是手段,资本主义制度也在适时改革
C.资本主义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B
B
巩固练习
3.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②促进经济竞争力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D
D
巩固练习
5.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什么新现象值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鉴:
A.持续地发展教育和科技
B.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
C.强调政府对经济干预
D.在世界大战中加速科技发明
6.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A
B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