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强化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料与问题的探究,充分认识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罗斯福新政
教师导入:(出示投影)我们一起看照片,这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真实照片,从这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贫穷、破败……
教师:这就是罗斯福总统上台前的景象。那么他的前任,也就是胡佛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了吗
学生:自由放任!
教师:这也不能怪人家胡佛,因为工业革命后历届总统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这次经济危机特别严重,导致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在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影响下,美国终于迎来了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性的多数票打败胡佛,开始了赫赫有名的罗斯福新政。
活动2【讲授】罗斯福新政
教师:(出示投影)有人作了这么一副漫画,把罗斯福比作新政医生,为重病的山姆大叔治病。那么山姆大叔到底得了什么病 有什么症状呢
学生1:(通过投影和回忆前文内容)金融业:银行倒闭
学生2:工业:企业破产
学生3:农业:农产品价格猛跌
学生4:民生:失业严重,生活水平下降
学生5:心理:恐惧焦虑,灰心绝望
板书:
金融业:银行倒闭
工业:企业破产
罗斯福新政
农业:农产品价格猛跌
民生:失业严重,生活水平下降
心理:恐惧焦虑,灰心绝望
教师:那接下来我们针对这几个病症,看看当时罗斯福医生采取了怎样的治疗方案。
教师出示投影:探究一
新政内容
教师:病症1:金融危机
(银行倒闭)
1929—1933年美国49%的银行倒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这就是第一个问题:银行大量倒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联系课本)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业
教师:(出示投影)不到一周,全国银行总数的3/4的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这个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经济危机最早爆发在金融业。
教师:(出示投影)病症2: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教师: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生产相对过剩。
教师:对!不是说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好到不需要这些工业品了,而是由于贫富差距严重,人民无力购买这些产品,而企业盲目竞争导致产品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放任政策明显不合时宜了,需要一个指挥棒调节生产与销售。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学生: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等。
教师: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水平是为了避免盲目竞争,调节企业关系,那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调节劳资关系。
教师:为了能很好地推行下去,罗斯福政府还发行了“蓝鹰标记”(出示投影)我们看一下这个标记,蓝鹰一脚踏闪电一脚踏齿轮,代表能源和工业,下面印着一句英文: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我们所能!凡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挂蓝鹰标记,只有蓝鹰标志的商品可以进入市场。经过几年调整,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教师出示投影:病症3——农业危机。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
教师: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会下跌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找到原因
学生:农产品太多了!
教师:对呀,所以政府会怎么做
学生:(结合课本)减耕减产,政府提供补助。
教师:政府与各州农场主签订大量减耕减产的合同,小麦、棉花面积各减少1000万英亩,销毁猪620万头,羊500万只以上。1935年农民现金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近70亿美元。
教师出示投影:病症4——民生危机。1932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赶走;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的28%。许多人活活饿死。
教师:针对当时大量人口失业的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三方面的措施
学生:发放紧急救济金
教师:对,大量失业人口都要饿死了,赶紧发救济金,这是第一项措施,除此之外呢
学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教师:哪几类人享受社会保障呢
学生:老人、残疾人、儿童、失业者
教师:千万注意——不包括妇女。这是第二项措施。那么第三项措施呢
学生: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教师: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示投影)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学生:(思考讨论)因为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解了失业危机;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引导:(提示田纳西水利工程)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学生: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教师:罗斯福在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然这些改革不是口头是说说而已,而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譬如说我们教材里面提到的《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什么呢
学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教师出示投影:【课堂提升】
(2014·通扬宿联考)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学生:选B,因为题目涉及的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教师出示投影:报纸咒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是“敲富人竹杠”、“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有人建议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信仰!”
教师: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
学生:(思考后回答)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劳工利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而且这些措施违背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教师:他们与罗斯福有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学生: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为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教师出示投影:【课堂提升】
罗斯福在新政后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下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水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学生:选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活动3【活动】罗斯福新政
教师:好了,我们分别从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社会立法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罗斯福医生为山姆大叔的开的处方,效果也比较显著。接下来,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迅速地复习一下刚刚提及的重点措施,尽可能地记住关键的知识点,然后我们来做个当堂小游戏。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在教室巡视、指导……)3分钟后
教师:请大家合上课本,回忆一下刚才山姆大叔的病症和罗斯福医生开的处方,任意选择一个病症来解决。
(最好是有学生自愿举手,如果不行请班长或者历史课代表参与)
学生A:我选择金融业。当年金融业方面的病症主要是银行倒闭,失去信用。
教师:非常好,那你打算找哪位同学来解决这个病症呢
学生任意选择学生B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B任意选择学生C提出山姆大叔的别的病症……按照课堂时间,适当安排游戏时间。
活动4【讲授】罗斯福新政
教师出示投影:探究二: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与实质
教师: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意义。罗斯福新政实施后,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去归纳,一个是对美国国内,另一个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学生:(整理课本知识)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④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教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新政,“新”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国家干预经济。
教师: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教师出示投影: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教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什么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学生:经济危机
教师:那有没有可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学生:不可能的,因为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护的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改革说到底,改的是生产关系,而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因此他只能起到缓和作用,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师出示投影:【课堂提升】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话集中体现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学生:选D,因为新政没有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活动5【讲授】罗斯福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通过一些漫画和史料再现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力挽狂澜的措施,通过新政,使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传统的自由放任阶段,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可以说,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罗斯福新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共16张PPT)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只有管得少,
才能管得好
59
Vs
472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排着长队领取救济的美国人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破落的农庄
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
请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失业严重,生活水平下降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恐惧焦虑
灰心绝望
经济危机的表现
金融业:
工业:
农业:
民生:
心理:
主要症状
银行倒闭
丧失信用
处方
恢复银行信用;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管制证券业
疗
效
恢复银行运转;
恢复民众信心;
不到一周,全国银行总数的3/4的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病症1:金融危机
(银行倒闭)
1929—1933年美国49%的银行倒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
探究一:新政内容
病症2: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主要症状
商品相对过剩与盲目竞争
处方
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等
疗
效
避免了盲目竞争导致的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蓝鹰计划”——凡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挂蓝鹰标记,只有蓝鹰标志的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
病症3:农业危机
主要症状
农产品过剩与价格过低
处方
减耕减产;政府补贴与收购
政府与各州农场主签订大量减耕减产的合同,小麦、棉花面积各减少1000万英亩,销毁猪620万头,羊500万只以上。
疗
效
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1935年农民现金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近70亿美元
病症4:民生危机
1932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赶走;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的28%。许多人活活饿死。
主要症状
失业严重
处方
紧急救济;
社会保障体系;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田纳西水利工程
1、增加了就业,缓解了失业
危机;
2、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3、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于渔”
思考1:
(2014·通扬宿联考)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课堂提升】
报纸咒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是“敲富人竹杠”、“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有人建议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信仰!”
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他们与罗斯福有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反对原因:一定程度上保障劳工利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违背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无根本冲突,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利益;
思考2:
罗斯福在新政后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下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水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课堂提升】
探究二: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与实质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④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意义:
2、实质: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呢?
(特点)
1、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话集中体现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课堂提升】
2、(2013·湖南邵阳模拟)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推行公平竞争,美国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上面写着“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等语,以资表彰鼓励。这里的法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
C.《社会保险法》
D.《财产税法》
3、(2014·徐州一中质检)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工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
材料一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3)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4)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不能。新政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因此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论从史出】
请回答:
(1)材料一发表在何时?当时美国面临什么状况?
1933年,当时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恐惧”指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政治危机。
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或害怕)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