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件(33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课件(33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5 21:32:54

文档简介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观看视频)
视频很短,要不要再看一遍?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想到这样一个顺序的改变,情况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改变,真的太神奇了。我们的社会也在不停的改变着,是改变让这个社会充满变数。面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罗斯福选择了改变,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后严重的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继续选择改变,那这次的改变会如何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投影: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我给这课加了个标题,数据背后的历史,所以这节课应该和数据有关。我将要通过数据之变来讲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那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个标题上,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或者说你想从本课学到哪些知识?
生:新变化到底有哪些?新在何处?为什么出现新变化?变的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师:很好,同学们说的也就是我这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有哪些新的变化?教材是怎样表述的?
生:略。
师:很好。投影:一:透过数据析变化,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继续切换投影(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始于罗斯福新政。那有同学会不会产生疑问:始于罗斯福新政,为何还是战后新变化呢?不要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始于罗斯福不假,但发展却在二战后。
既然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那首先就要了解二战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破坏。
投影数据1: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年份国别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256
问题:从表格的数据你得出的直接信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铁钢产量低于战前,经济几近崩溃。
生:说明了二战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破坏巨大。西欧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战后重建任务。
师:既然破坏如此之大,那战后的重建任务应该是艰巨的而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
年时间,更别说发展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不是)战后经济的恢复很快。我们用数据来说明。
投影:数据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问题: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快,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等
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二战以前。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那课本上把战后到1970年称为怎样的时期?
生:黄金时期。
师:为什么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呢?资本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给大家看一段材料。投影
数据3:英国工党在其1945—1951年
……
(掀起)国有化高潮,国有经济在采煤、电力、铁路、邮政、电讯、煤气部门占了100%;在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工业中达到70%;汽车制造的2
∕5和石油生产的1∕4。……1947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6.4%。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73.1亿美元,人均740美元,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又上升到第二位。
——宋则行
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下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数据4: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力、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七年计划……
问题:数据3和4反映了英国和法国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点?
生:略。
师: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注意学生有可能说实行计划经济,注意纠正。国有化和制定经济计划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资本主义仍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主。不错就不用指正了。)
共同点: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材料中英国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投影:数据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问题:1971-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速度放缓或下降。
教材把这一时期称为什么时期?
滞胀时期。
师:滞即生产停滞,胀即通货膨胀。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过度的依靠国家干预经济,也许能解决一时之危,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新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又将做出怎样的调整?以英国为例。
投影:
数据6: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79—1989年年间,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人,公司税由52%减至35%,因削减福利支出,被人戏称为“夺去牛奶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
师:英国在80年代做出了哪些调整?其实质是?
生:出售国有企业、减税、削减福利开支,其实质是减少国家的干预。
师:减少国家干预是不是意味着国家不再干预经济,再次回到自由放任政策?不是,国家过度干预不行,不干预也不行,所以要适当干预。既要政府干预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样美英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体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还表现在福利国家的建立上。
投影(二)建立福利国家
继续投影:自主学习
什么是福利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后自主完成)这些问题都会吗,我抽查一下。
福利国家的含义:“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历程:
逐渐兴起
二战后
日渐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继续发展
1973年危机后
缩小规模
20世纪八十年代
师: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制度与战前的社会保障、福利政策相比,有什么新变化呢?依据下面两则材料,归纳战后福利国家的新特点。投影材料
材料一: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
——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生:略。
师:由单纯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享受福利的人群由特定人群到覆盖全民。
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不仅具有这样的新特点,其内容也越来越完备,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西方的高福利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怀孕有补助,上学免费、医疗免费,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fu
xu)政府负责人民的生老病死。在瑞典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享受9个月不上班的“男性产假”,实在让人羡慕嫉妒恨。那这种福利制度有没有弊端呢?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两段材料来深度剖析。
投影
结合数据7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据数据7,分析英国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弊端。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给大家3分钟时间。
生:略。作用:
师看情况提示:从其他津贴可以看到救济低收入者(关注低收入者的生活),从实际收入与月收入的比较可以看出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进而有利于稳定社会。从儿童津贴看保障儿童利益,体现人文关怀。
师:降低工作积极性:从实际收入与月收入的比较看,80英镑的拿的比50英镑的少,会导致不满(降低工作积极性、抱怨等)50月200原本差距150,可实际差距只有42.6英镑,也降低了高收入的工作积极性,而低收入者通过领取福利津贴,最终收入也不差,其工作积极性也受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津贴一共支出119.2英镑,而保险和纳税一共为81.4英镑,国家为此要承担37.8英镑,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
◆保障儿童利益;
◆有利社会稳定
弊端: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
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
社会不满;
以上我们学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的建立,这两者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但社会的发展根本上应取决于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力?生略。接下来我们讲的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就是在生产力发展下资本主义国家所做的调整。
投影(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继续投影
数据8: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数据9: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7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师:那什么是第三产业呢,你知道吗?
下面我们做个互动小环节,这个大家熟悉吗?百度知道。我在上面提了一个问题,需要你们来提供答案。投影
热心网友1:
热心网友2:
热心网友3:
热心网友4:
……
师:刚才这位同学介绍了第三产业的含义(以及具体部门),那第三产业还是什么?第三产业还是什么呢?同学们能告诉我吗?学生迷惑。老师还想知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总结:这个百度知道,告诉我们学习一个概念,不仅要知道内涵,还要掌握概念的外延。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全面了解了第三产业!谢谢。)那新经济又指什么呢?
投影
美国的新经济
结合教材最后一段,大家一起完成表格。
师:什么是知识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就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华盛顿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所以知识经济靠什么赚钱?知识和科学技术。
师:
那新经济到底新在哪里?
投影:新经济与旧经济的比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模式的转变。新经济的出现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投影数据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问题:新经济出现后,美国经济呈现这样的特点?
生:持续性高速度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率。
以上我们一起学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原因,我们又该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呢?
投影师生合作悟变化,我们一起合作探讨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投影资料:
材料:
从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
这些改良和调整之所以得以进行,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等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岳麓版必修二教材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本课所学,我们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我可以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可以从作用上看变化,可以从产生上来看,可以从结果上来看变化。
第一段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有什么作用?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我概括为具有进步性)。
第二段从什么角度看的?从产生上看,那具有什么特性?是必然还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生产力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必然性)
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结果。那你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呢,具有什么性?有的说局限性,有的说暂时性,我想再提醒大家,这段材料中有个省略号,省略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词语?一面,另一方面,所以具有两面性,即适应性和暂时性。关于两面性我们用数据来说明。
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制度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结果如何?请看数据11.从数据11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新经济的出现,促使美国出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度增长,这是否意味着新经济的出现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从数据12中,我们能得出新经济使美国经济持续性的发展后在2000后又再次进入低谷,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需要我们去变的实质上去分析。大家可以这样想一想,这些变化变的是什么,什么没有变呢?变的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不变,这就是新变化的实质。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不仅要看到他没有做到什么,还应看到做到了什么,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所以我们还应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能迅速从战后阴影中走出?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又能重新焕发生机?那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是在不断的变化,一直在改变。而这些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如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创新和改变让资本主义在今天仍然存在,依然具有生命力。
这点认识其实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息息相关。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面临诸多危机,我们该如何改变呢?
也许曾经的你很悲观,那么今天你必须改变,你要变得乐观;
也许曾经的你很消极,那么今天你必须改变,你要变得积极;
也许曾经的你很浮躁,那么今天你必须改变,你要变得踏实;
也许曾经的你很卑怯,那么今天你必须改变,你要变得勇敢;
正如李宁曾经的广告词一样:让改变发生。
不是我喜欢标新立异
我只是对一成不变不敢苟同
别老拿我跟别人比较
我只在意和自己一寸一寸较量
你们为我安排的路总是让我迷路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90后
让改变发生。
也许将来的你会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工作不够顺利,人生不够如意,希望这个时候,你能想到曾经有个老师在这里和大家说了这样一些话,这个时候的你需要的不是悲观叹气,而是需要改变。
还有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对本课做下总结。
最后留下一个课后思考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谢谢同学们拿出生命中宝贵的45分钟和我一起学习,谢谢大家!下课,同学们再见!
本课小结:面对第二次大战的巨大破坏,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这种适应只是暂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今后仍需改变。(共33张PPT)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数据背后的历史
一:透过数据析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新变化(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表格的数据你得出的直接信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数据1: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年份
国别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256
西欧经济崩溃
年份
国别
1951年-1981年
1951年-1960年
1961年-1970年
联邦德国
5.2
8.6
4.7
美国
3.4
3.2
3.8
日本
7.8
7.9
11.2
法国
4.8
5.0
5.6
英国
2.5
2.8
2.9
数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经济黄金时期
背景1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普遍奉行
材料一: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理论

材料反映了英国和法国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两者有何共同点?
数据3:英国工党在其1945—1951年
……
(掀起)国有化高潮,国有经济在采煤、电力、铁路、邮政、电讯、煤气部门占了100%;在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工业中达到70%;……1947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6.4%。
……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又上升到第二位。
——宋则行
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下卷
数据4: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力、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七年计划……
背景1
国家干预经济
数据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2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4.8
5.0
5.6
3.7
英国
2.5
2.8
2.9
1.8
1971-198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经济滞胀
英国在80年代做出了哪些调整?其实质是?结果?
数据6: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79—1989年年间,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人,公司税由52%减至35%,因削减福利支出,被人戏称为“夺去牛奶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
国家减少干预
混合经济出现
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减少国家干预
一工到二战后——自由放任
自由
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整体感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演变规律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罗斯福
新政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世纪
由罗斯福新政开创,
盛行于二战结束后
至20世纪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
至今
认识:无论加强还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实质都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都为了促进资本主
义生产力的发展。
1、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D
练一练
2、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这种经济是(

A
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
C
“混合经济”
D“新经济”
C
练一练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
瑞典1995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8%;法国1995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9%;德国1995年占33.9%;日本占26.8%。
新变化(二)
建立“福利国家”
自主学习
什么是福利国家?
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如何?
自主梳理
实质:
发展概况:
开始发展
日渐完备
受挫、继续发展
减少规模
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对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二战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73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特点:
新变化
二.建立“福利国家”
材料一: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2条规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
材料二:瑞典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这套体系包括: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各个方面。
种类多
覆盖广
法律保障
制度完善
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梯子”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的自由竞争的发展机会,“安全网”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数据7: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据数据7,分析英国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弊端。
作用:
◆保障儿童利益;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

◆有利社会稳定;
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
英国最懒家族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弊端:
助长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数据8: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史料探究
从数据11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数据9:从2000年7月起,美国经济从繁荣景气中跌落了下来,一步步跌入低谷。经济逐渐低增长到负增长。2001年以来,美国失业率逐月上升,至2001年12月份,已升至5.8%。
从数据12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
数据11: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数据10: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根据数据10、11,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71%
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新变化三、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社会生产力发展、
(3)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
(1)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1.原因:
2.表现:
新变化四:“新经济”
出现标志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
背景
基础
主导
特征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经济信息化
“新经济”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新经济时代
基础资源
土地
能源
知识
技术先导
精耕细作技术
工业技术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



“新”在哪里?
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
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代表人物
Bill
Clinton
Bill
Gates
新经济出现后,美国经济呈现怎样的特点?
数据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持续性高速度增长
低失业率低通胀率
二:师生合作悟变化
新变化的实质——
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
   波动依然存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兴起
“新经济”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目的:缓解贫富悬殊带来
   的社会矛盾
目的:摆脱资本主义经济
的周期性波动
新变化的实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从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
这些改良和调整之所以得以进行,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等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
……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岳麓版必修二教材
从作用上来看:
从产生上来看:
必然性
从结果上来看:
两面性
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