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随笔,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断,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在这部分中,作者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极简略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21教育网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与方仲永年龄相仿,特别是在当今的优生优育政策下,本来就没有笨孩子,所以学好本文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特别喜欢情节有趣的文言文,教学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法上多予以指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21cnjy.com
二、作家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1、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王安石不像一般士大夫那样,热衷于追求个人名利,而是要在经国治民方面作出些成绩。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21·cn·jy·com
课外知识延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题解:
伤----悲伤,为……感到惋惜???
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隶(lì)??????扳(pā)???????谒(yè)?????? 邑(yì)???卒(zú)
矣(yǐ)????? 泯(mǐ)?????? 称(chèn)???? 焉(yān)????耶(yé)www.21-cn-jy.com
2.复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多媒体显示:
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疏通文意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三、深入思考
全班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3、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试分析“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6、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
7、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8、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补充。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赠言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2、自写格言比赛:
天才就是——(请你续写)
(1)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2)天才就是入谜
(3)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
五、归纳知识点
1、《伤仲永》的作者 是 代政治家、文学家。本文选自《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3、补充课文注释:
“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是:这。就:完成。
“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父利其然也”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然:这样。
“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贤手材人远矣”贤:比……好,优秀。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且为众人”且:尚且。
“固众人”固:本来。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4、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六、课文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