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6 18:26:3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华师附中汕尾学校
张仁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的进步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古代交通工具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856年,乔家大院的掌舵人乔致庸了解到茶叶的价格在山西奇贵。于是令旗一挥,让管家孙茂才去杭州贩些龙井茶来。
孙茂才去杭州贩茶应该乘坐什么交通运输工具?
场景一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872年,乔致庸启程去上海开大德通票号的分号。在上海,他见到一个喷云吐雾的庞然大物在铁轨上行驶。虽看了新鲜,但他却有几分辛酸。
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它在哪条线路上运营?乔致庸辛酸的原因是什么?该线路的命运如何?
1883年,乔致庸要从唐山贩煤,他让孙茂才用铁路运输。并说在唐山的那条线路让他有自豪感。而更令他自豪的是其去世前夕(1911年),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
孙茂才贩煤的铁路线是哪条?乔致庸为何有自豪感?
近代以来的交通·铁路
场景二
场景三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趣事一:唐胥铁路建成后,老佛爷因为火车的轰天巨响震及皇帝陵园,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趣事二: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且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所以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老佛爷的两则趣事,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近代以来的交通·铁路
场景四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感叹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感叹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据材料概括近代影响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代以来的交通·铁路
场景五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11年,乔致庸溘然长逝,其孙乔映霞接班。乔映霞最耿耿于怀的是新疆、四川没有分号。时光飞逝,70年过去了。乔致庸的第四代传人乔燕和在乌鲁木齐和成都都开了服装连锁分店。1999年,乔燕和感觉铁路交通更发达了。
新疆、四川为何没有分号?
80年代初为何有了服装连锁分店?
1999年,我国铁路运营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近代以来的交通·铁路
场景六
(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
和谐号列车(实现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进入“追风时代”)
磁悬浮列车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近代铁路交通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乔致庸1905年来到上海,腰缠万贯的他坐上了行驶在柏油公路上的“四轮子”。可惜的是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
“四轮子”是什么?为什么“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为什么“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
近代以来的交通·公路
场景七
近代以来的交通·公路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今天我们国家可以称得上汽车大国,但非汽车强国。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近代以来的交通·水运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为什么1860年乔致庸心中不悦?为什么1873年乔致庸感到踏实和骄傲?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水运情况如何?
1860年,乔致庸用轮船从厦门运货到烟台,虽然挣了钱,但心中有一丝不悦。1873年,乔致庸用轮船从上海运货到营口,挣钱不多,但他感觉用这样的船踏实和骄傲。
场景八
重庆三峡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游轮
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游轮神州号
近代航运交通
近代以来的交通·航空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此人是谁?为何乔致庸对其评价如此之高?
1909年,晚年的乔致庸读报时,拍案而起:“此人真乃中华航空第一人也”。
十一年后,其接班人乔映霞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从北京赶往天津。
他最好采用什么交通方式?这条线的名字及地位?
100年后,乔映霞的后人乔燕和坐在飞机上,浮想联翩。她感觉到现在坐飞机太方便了。
为什么“太方便了”?
场景九
近代以来通讯·电报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北欧的小国是?“洋玩意”是?中国有这么个玩意是谁在哪里架设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无线的玩意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主要用途是什么?
1875年,乔致庸听说一个北欧的小国在上海建起了洋玩意。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不久也有了这么个玩意。九年后,中法战争爆发,这个玩意排上了用场。再后来,这个洋玩意又成了无线的了。并且张之洞还曾用它给乔致庸发过信息。
场景十
近代以来通讯·电话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在中国出现电话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乔致庸为何感到骄傲和悲哀呢?解放后,我国的电话产业发展如何?
今天的乔燕和想和美国朋友联系,对于她最快捷和最省钱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晚年的乔致庸经常打电话给孩子们。他的家乡只有他有一部电话,乔致庸感到骄傲和悲哀。100年后,他的后人乔燕和一个人就有电话和手机十多个。
场景十一
升华·交通通讯进步的影响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乔燕和感觉到通讯和电讯的发展,让人有喜有忧
。为什么?
乔燕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举目望苍穹,感慨万千:通讯和电讯产业一日千里,可蓝天不再,真是有喜有忧。
升华·交通通讯进步的影响
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深入探究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2、列强侵华的需要;
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5、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6、政府的大力提倡;
[深入探究2]: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积极影响:
A、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C、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D、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E、促进了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F、推动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B、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深入探究2]: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感悟历史的震撼
畅享时代的幸福
开创未来的辉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班级
组名
姓名
目标预览:
【学习目标】:1、能记住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2、能说出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
3、会运用探究的方法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法】:在学习本课时,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交通与通讯工具,了解古代到近代以及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归纳其变化的特点,让本节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知识链接】: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全长2298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运营首日,乘客反映乘坐舒适,餐饮和供电设计人性化,美中不足的是手机信号的稳定性却不尽如人意,列车确实可以搜到Wifi信号,但暂时还无法访问网络。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今天的“天地对话”,人类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习:基础知识—基础自主初探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1.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_________,不久被拆除。
(2)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_______的铁路。
(3)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4)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程缓慢。
(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_____、_____等铁路。
(6)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_______
世界_______。
(7)新中国在机车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_________传入中国。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_________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_________,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___________,获得较快发展。
(4)90年代以后,由于_____、公路和_________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________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_。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_____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_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___________。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____,无线电报则供_________。
(2)电话: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②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设立电话公司。
③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
话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全国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迅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_______。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_______,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易错易混点及重难点问题】:
1.【提醒】:近代中国铁路不能长足发展的原因:(1)根本上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
立,受外国列强压制。(2)中国近代的民族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3)守旧、传
统的思想观念的阻碍。(4)长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警示钟】: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3.【想一想】: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更新发展特征有哪些?提示:(1)动力:人力、畜力→机械动力;(2)技术:引进技术→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慢后快。
4.【本课测评】: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参考答案:
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
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
铁路的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90
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
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
浮列车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
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
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
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
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5.【要点归纳】: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
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
济、文化的交流。
(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
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
6.【要点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①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②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开始近代化。
③交通工具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达。
④各种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⑤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交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就。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
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③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3)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检测·课时达标┃知能达标演练】
【基础组】
1.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山川
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
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2.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推动了城市人口增长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3.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
5.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这项发明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6.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提升组】
9.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图是著名漫画家钱病鹤先生于1909年创作的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对其表达的寓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关心铁路主权问题
B.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C.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D.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促进中国铁路业发展
11.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建议:以铁路“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致于误事。”二者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D.方便了中国百姓日常出行
12.
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13.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14.“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
15.“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