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我国近现代交通(轮船、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的演变,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带来的影响;探究交通和通讯工具在近代缓慢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有关宜万铁路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我国交通通讯发展艰难,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铁路运输、航运、航空、通讯成就。
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体会中国铁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一、提问:时下宜昌有名的照相馆是什么照相馆 最早的是哪家照相馆
二、展示这家照相馆的三张结婚照:
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去参加这三场跨时代的婚礼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穿越一:假如你回到了20世纪初,应邀去北京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
1、远在宜昌的你能够通过几种方式收到
新人结婚的消息
2、从宜昌赶到北京参加婚礼,你可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合作探究一: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 你有哪些好办法
(展示宜万铁路的建设资料:百年出川梦、短暂修路史、百年梦实现)
合作探究二:从宜万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哪些突出特点 为什么
(展示材料思考近代铁路建设艰难缓慢的原因)
材料一 :光绪六年(1880)岁末,刘铭传为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加之筑路资金短缺,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时常难以为继。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合作探究三:中国人百年不渝,执着地建铁路,
铁路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展示材料分析探究铁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量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2007年,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旅客发送量完成13.6亿人,比上年增长8.0%;货物发送量完成31.2亿吨,比上年增长8.6%;运输总收入完成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具有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的特点,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 ------摘自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全国政协十届会议上的报告
穿越二:假如你回到了建国以后,有幸
到北京参加了这对新人的婚礼。
1、如果在20世纪50年代,远在宜昌的你除了汽车、轮船之外还有别的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吗
2、坐在飞机上的你感受到空姐甜美的笑容和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可能感受到乘坐飞机的种种不便,为此,你有什么话要对民航企业说
穿越三:终于回到了21世纪,高蓉、陈海峰的婚礼定于2012年4月6日举行。
(1)你觉着婚讯最可能的传达方式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后,火车大提速、汽车大井喷、飞机大发展,包括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这些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有什么认识
请结合你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勾画一下未来的交通和通讯会是什么样子 (共33张PPT)
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留光照相馆,
现位于云集路。现任经理李祥武。(13545858858)
我们宜昌有哪些知名的照相馆
?
最早的照相馆是什么照相馆?
20世纪20年代的新式婚礼
照摄于云集路留光照相馆。
民
国
初
年
1974年补照的结婚照
摄于留光照相馆。
建
国
以
后
2011年顾客高蓉、陈海峰
摄于留光照相馆
改革开放后
穿越时空:参加跨时代的婚礼
建国以后
改革开放后
民国初年
穿越一:假如你回到了20世纪初,应邀去北京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
穿越时空:参加跨时代的婚礼
民国初年
1、远在宜昌的你能够通过哪几种最新式方式收到新人结婚的消息?
2、从宜昌赶到北京参加婚礼,你可能乘坐哪些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电报
电话
方式:
坐轮船到汉口,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再做汽车到婚礼现场。
方式:
知识链接:
穿越二:假如你回到了建国以后,有幸到北京参加了这对新人的婚礼。
建国以后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远在宜昌的你除了轮船、汽车之外还有别的最新式的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吗?
飞
机
穿越时空:参加跨时代的婚礼
火车
穿越时空:参加跨时代的婚礼
穿越三:终于回到了21世纪,高蓉、陈海峰的婚礼定于2012年4月7日举行。
改革开放后
(1)你觉着最可能收到的婚讯方式是什么?
固定电话
手机
互联网
(2)改革开放以后,火车大提速、汽车大井喷、飞机大发展,包括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这些巨大的变化给我们什么体会?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
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在上海创
办轮船招商局
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
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
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交通工具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电话---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
手
机
互联网
意
义——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影响人们生活
回
顾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本质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的交通和通讯向近代工业社会的交通和通讯转变。这一转变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总之,就是推动中国近代化、文明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上历史的快车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所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谨
向:
致
敬
!
会飞的汽车
貌似艺术家画轴的笔记本电脑
请结合你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勾画
一下未来的交通和通讯会是什么样子
谢谢同学们和我
一起分享这节课!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
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无线电报陆续开设。
主要用于军事和商业,百姓很少使用。
1、电报在中国
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话在中国
①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公司。
②、此后电话发展很缓慢。
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
②、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④、20世纪90年代,萎缩。
有的转向旅游服务业
1、现代交通工具之轮船
2、现代交通工具之汽车
①
、20世纪初,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城市。但发展极
其缓慢。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2%,在2015年左右国内销售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2020年左右,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将达到2000万辆,其中20%将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我国的公路及桥梁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
公路在中国的发展
公路在中国的发展
合作探究一: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
你有哪些好办法?
1、发展立体交通,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2、发展环城交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3、实行单双号、单双日行驶,限制私家车出行
4、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5、遵守交通规则,减少车祸引发的交通堵塞等
①
19世纪70年代:出现淞沪铁路(外国人设立)。
②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
③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新篇章。
④辛亥革命前夕:奠定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
⑤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⑥新中国后:开通西北、西南地区铁路(宝成、兰新)。
⑦90年代后:加快建设、提速,京九、青藏铁路建成。
3、现代交通工具之铁路
宜万铁路-----百年出川梦
1903年,清政府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宜万铁路的前身)。次年,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但川汉铁路的筹建并不顺利,一开始就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种种阻挠。1908年11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受命担任川汉铁路宜万段总工程师。宜昌至秭归段曾一度动工修建
。
宜万铁路-----短暂修路史
1909年12月10日,川汉铁路开工典礼在宜昌隆重举行
。计划5年竣工,詹天佑以修建京张铁路“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风骨组织施工。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城郊“一片宽敞地”,它就是今天的“夷陵广场”
,1997年以前叫“铁路坝”
。1911年5月清王朝宣布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然后向外国列强借债修路,出卖路权,引发了针对川汉铁路的“保路运动”。后爆发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至此,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条铁路竟然夭折
。1913年民国政府撤销川汉铁路驻宜公司。1914年,詹天佑为落实孙中山《实业计划》中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重新对川汉铁路进行勘测。
但后因军阀混战,筹款困难,直到詹天佑1919年逝世,这条铁路仍无踪影。
宜万铁路-----百年梦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曾计划修筑川汉铁路,未果。几经周折,2003年重新修建,所经地区绝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之一。
在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和铁路工人长达7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宜万铁路于2010年12月22日全线通车。它全长377公里,总投资225.7亿元,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宜昌、恩施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
合作探究二:
从宜万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哪些突出特点?
发展艰难缓慢……
为什么……
特点:
材料一 :光绪六年(1880)岁末,刘铭传为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加之筑路资金短缺,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时常难以为继。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近代铁路建设艰难缓慢的原因
中国的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
列强掠夺路权;
国人观念保守;
中国科技落后。
根本原因: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我国的铁路事业不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近代铁路建设艰难缓慢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为什么会飞速发展?
中国人百年不渝,执着地建铁路,
铁路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合作探究三:
材料一: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量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2007年,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旅客发送量完成13.6亿人,比上年增长8.0%;货物发送量完成31.2亿吨,比上年增长8.6%;运输总收入完成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具有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的特点,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摘自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全国政协十届会议上的报告
阅读材料,探究铁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用:
1、能推动经济的巨大发展。
2、铁路廉价、快捷、经济,是大众化交通工具。
3、增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材料三: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今日印度》报道,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能力”,
“它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还有媒体称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江泽民指出,“修建进藏铁路,从政治、军事上看是十分必要的,从发展旅游、促进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也是非常有利的”。
----《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
总之,铁路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业中居骨干和生力军地位。
4、现代交通工具之航空
尝
试:
1909年,冯如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
起
步:
1920年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建国初期: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总航程近8万千米
;
迅速发展: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1.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但未过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清政府维护人民利益
B.中国人不需要铁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对近代文明的无知
略试身手:
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电报通讯
D.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