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5 17:48:0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标准:
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预习检测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
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
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
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
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基洛夫事件
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1924年,列宁病逝,接下来……列宁的弹性表现在?
斯大林以强硬的态度发展什么?“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成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工业化按预期的十年内完成了吗?有何影响?斯大林:“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谁要高兴就可以蹂躏她。”说说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利用有利形势,引进外国技术。
2、人民的巨大热情。
3、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4、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5、大力发展教育。苏联工业化成绩的背后隐蔽着哪些问题?1、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如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导致农业的落后,反过来也影响了工业化与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2、人民生活水平低。中国的“一五”计划从1953年起执行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它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一、经济
(一)工业化(1926年)(重.大) 1、原因: 。
2、方针: 。
3、重点: 。 4、成就:欧洲 ,世界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为维护苏联 奠定经济基础。5、弊端: 。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虎视眈眈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型工矿企业第一第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二)农业集体化(1929年—1932年)
1、原因: 。
2、目的:力图将 改造成 。
2、内容:开展 ;消灭 。
3、弊端:产生长期消极后果。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大农业集体化运动富农阶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 (三)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计划: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
1、特点:实行严格的 领导和管理。
2、作用: 。
3、弊端:排斥 ,统得死,积极性低,效益低,严重浪费。
计划计划 无政府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市场经济二、政治: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有何影响?它
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什么事件?1、导火线: 事件(1934年)
2、后果:
(1)制造 。
(2)经济: 。
(3)政治:破坏 。
(4)影响广大人民对 的信念和追求 基洛夫大量冤假错案干扰经济正常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主义*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B、到1932年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D*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
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 D三、苏联模式特点(两个过度)
经济管理体制——
政治体制——
四、评价
1、积极:取得重大成就。(工业;教育;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
2、消极:严重压制 ,阻碍 。
3、教训:神圣化、凝固化,失去活力,影响民心。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积极性、创造性健康发展小结
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斯大林)管理工业农业重工业集体化计划化经
济政治肃反运动苏联模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过度集权过度集中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
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B2、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课件15张PPT。第10课 斯大林时期
苏 联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一、工业化
二、农业集体三、肃反运动目标导学:对上课进行复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封建专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推翻了沙皇封建专治统治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学习目标: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显著成就?
2、如何理解肃反运动?影响如何?
3、如何看待新宪法的颁布?
4、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一、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文,讲解并归纳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概况。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6年起近10年兴建6000年大型工矿企业等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奠定基础。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发展。1929—1932年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组建集体农庄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强迫命令,虚假数字,农业税过高,影响发展。2、五年计划(1)时间:
(2)作用:
(3)体制:
(4)弊端:1928—1933、1933—1937两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国家计划管理体制,
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压制积极性,缺乏动力与活力;经济效率与效益低下,社会财富严重浪费说一说: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要
根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三、政治:肃反运动(1)导火线:
(2)特点:
(3)后果:1934年基洛夫被刺事件肃反扩大化,
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破坏社会主义民主 1934年参加联共(布)的“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逮捕;选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中,被逮捕和遭枪决的有98人。思考与评论: 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民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来说,是不成功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积极: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以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家长制;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练一练1、 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十一月革命 D 巴黎公社A2、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C练一练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革命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D 4、 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练一练5、 在1922年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农民卡尼萨到市场上卖土豆
B 资本家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 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D 安娜到商店买日常生活用品C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革命对象相同 B 革命领导力量相同
C 革命性质相同 D 革命结果相同 B练一练7 、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 无产阶级采取暴力夺取政权
B 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D 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B8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取得了革命胜利
B 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 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 D 广大工农兵积极参加C课件15张PPT。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 斯大林
(Joseph Stalin)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乌拉尔钢铁厂成立时的宣传画
——国家已实现了社会主义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6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强国。(2)1932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5)总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的强国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令世人瞩目。(4)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弊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1)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2)斯大林将苏联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准提出异议,更不准改革,致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的活力和机会,影响了党心民心的指向。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现(1)工业化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2)农业方面,超越客观条件许可,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 ,片面追求“大而公” ,向农民索取资金过多,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3)政治方面,肃反运动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失了大批党政军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严重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进一步破坏了民主,强化了个人崇拜;形成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和个人专断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都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请同学们
掌握本单元内容练一练1、 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十一月革命 D 巴黎公社A2、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C练一练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革命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D 4、 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练一练5、 在1922年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农民卡尼萨到市场上卖土豆
B 资本家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 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D 安娜到商店买日常生活用品C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革命对象相同 B 革命领导力量相同
C 革命性质相同 D 革命结果相同 B练一练7 、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 无产阶级采取暴力夺取政权
B 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D 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B8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取得了革命胜利
B 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 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 D 广大工农兵积极参加C练一练13、 材料: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
回答(1)“我们的许多错误”是哪一经济政策带来的?
(2)“新经济政策”何时开始实施?具体办法是什么?
(3)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到来什么启示?
(4)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又取得那些成就和不足,留下什么教训?再见!课件19张PPT。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标内容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
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
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
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一、“斯大林模式”-形成背景苏联的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国家: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1、高度集中的工业(1)、“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背景
目的
时间:
    1925年12月
核心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年
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
(2)、三个五年计划(成就及缺陷)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经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中的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提示:物力、财力、人力严重匮乏;国外敌视;〓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用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引自2006年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引自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事关注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
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
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课堂思考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2、农业全盘集体化 (1) 背景:
(2)目的:
(3)时间:
(4) 过程:
逐步集体化→全盘集体化(1937)→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5)评价农 民 加 入 集 体 农 庄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二“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2、高度集中的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统一制订计划,逐级下达指标;
内容无所不包,规定详细;
各地区、行业都必须严格执行计划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评价:利: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取得巨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弊:以国家指令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存在巨大隐患。〓资料回放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存在压力,有农民的非自愿行为;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法律确立)
(1)内容: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 标志: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称为“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四、“斯大林模式”的表现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文化上五、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功绩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弊端高度集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
论政治:思想: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