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体会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木兰勤劳、聪明、善战、不慕荣利、热爱和平的古代女英雄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常香玉的戏曲唱词《花木兰》片段导入,再把根据课文情节制作的连环画展示给同学们看,要求合上书本,听读课文录音,感悟课文内容。21教育网
(二)、交流对话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读了本文你觉得木兰成为巾帼英雄的典型感人之处在哪里?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你是怎样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证明。
3、提问:本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中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的妙处。
5、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三)链接生活
1、木兰的父母“无大儿”,她也“无长兄”,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木兰的这种境况一样,将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21·cn·jy·com
2、说说自己身边对父母不孝、邻里不和睦的丑恶现象,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练习处理
1、体会下列诗句的含义
(1)、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背诵全诗
?
?
《木兰诗》课堂实录与点评
(播放常香玉的戏曲唱词《花木兰》片段)
师:常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故事?
全班:花木兰替父从军
师:对。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
——《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师:老师手上有一个连环画,请同学们把书合上,一边看连环画,一边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听读)
师:本文用诗歌语言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形象,你听读了这篇情文并茂的诗歌后,能提出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吗?
生齐声:可以。(七嘴八舌、跃跃欲试)
师:大家先别急,先暂时把自己的意见保留,等对课文充分理解后再说。
点评:激趣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听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倾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抛出问题,却又要求暂时保留意见,欲擒故纵,更让学生有期待感,便于对话话题的开展。www.21-cn-jy.com
师:大家自由吟读课文,体会诗的节奏,并说说木兰成为巾帼英雄的典型感人之处在哪里?
(学生吟读)
生:木兰是个爱国的奇女子,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不爱红妆爱武装,驰骋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点最感人。
生:木兰战场归来,本可以升官发财,她却“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最感人。
生: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最感人的还是木兰的聪慧!
点评:这次读,强调了“吟”字,要求读出意味情趣,体会到诗歌有张有弛,有缓有急的节奏美。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初步理解人物形象。2·1·c·n·j·y
师:同学们一起诵读课文,之后认真思考,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证明。
生:木兰是个“好儿女”的形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明了木兰是父母的好女儿、阿姊的好妹妹、小弟的好姐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木兰是优秀子民的形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木兰身为女儿,勇敢为国挺身而出,“惟闻女叹息”是她为家为国的忧叹,“策勋十二转”是她为国立下的功劳,“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她不计名利、不居功自傲的表现。相对“可汗”而言,她是最优秀的子民。www-2-1-cnjy-com
(掌声)
生:木兰是个英勇战友,她在战场与战友并肩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英俊勇猛,杀敌无数,是“伙伴”的亲密战友。2-1-c-n-j-y
生:木兰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给家人带来了和平,她不爱荣华富贵,热爱和平劳动生活,追求家人团聚幸福,是个和平使者。【来源:21cnj*y.co*m】
师:刚才的发言都很有见地,但我认为大家探讨的视角还有待全面深入,我们能否从反面人物视角或其他视角来评价木兰形象呢?【出处:21教育名师】
(同学们思考后,继续彼此对话)
生: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与敌交战之激,时间之长,“策勋十二转”杀敌之多,战功之赫,真让敌人胆战心惊,再不敢来犯。从敌人的角度看,其形象可定位于“战场克星”上。
生:本文故事很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女子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并使伙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她能瞒天过海,是何等聪慧,何等神奇,木兰就是个“神女”。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让学生诵读,节奏放缓,阅读仔细,要求抓住每一句话,每一细节来思考。学生相互质疑,智慧与思想相融合,提出了见仁见智而又精彩十足的观点;当老师觉得学生视角不够广泛时,适时参与引导加入对话之中,体现了老师点拨者、引导者的作用。
师:请大家析读课文,品味布局的精妙:本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木兰的叹息、忆思,为详写,写出了木兰从军的缘由,突出了木兰的孝顺。21cnjy.com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为详写,写出了木兰踏上征途中的思乡思亲之情,很真挚很感人。
生:文中写“天子坐明堂……送儿还故乡”为详写,写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
生:“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是详写,刻画了家人闻讯后的喜悦、木兰回家后的举动以及伙伴们的吃惊表现,强调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之事的罕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生:“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是略写,突出了木兰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景象,表现了木兰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生:文中写十年征战仅用六句,是略写。
师:作者这样有详有略安排内容,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旨服务的,凡能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旨的,就详写,反之就略写。【版权所有:21教育】
师:诗中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的妙处。
生:对偶的句子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地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21*cnjy*com
生:排比的句子有:“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家人各自的行动,表现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人带来了一片欢乐。21*cnjy*com
生:排比句子还有:“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铺陈的写出了木兰一连串换装梳妆动作,表现了她归来的喜悦、兴奋之情。
点评:这一板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直面教材,质疑文中为什么以大量笔墨描写木兰战前准备和战后归来的情景,体会详略结合的妙处,探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只是适时点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木兰是一位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女扮男装替父出征,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还她女儿身,过平凡的生活。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机智、善良、刚毅的优秀品格。
(学生演读、背诵课文)
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假如你父母“无大儿”,你也“无长兄”,你又想去参军,又舍不得父母,该怎么办呢?
生:孝敬父母是我们共同的天职,我们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留在父母身边,为他们嘘寒问暖,端茶倒水。
生:我觉得人行孝有两种,在父母身边是小孝,为国建功立业是大孝。如果想参军,就应该去实现理想,报效祖国,这是为国行大孝。
(鼓掌声)
师:对的,为国是大孝,假如你有机会从戎的话,我相信你父母会认为你是最有孝心的女儿。
师:请思考木兰的优秀品质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说说木兰形象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对自己身边对父母不孝、邻里不和睦的丑恶现象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木兰荣归故里,“爷娘出郭相扶将”,阿姊“当户理红妆”,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亲情融融,生动可感,这让我想起在外打工的大哥归来的情景:听他在电话里说要回家,我们都欢天喜地,妈妈特地买了一大块肉,包了饺子。大哥回来了,给每人一份礼物,甭提我有多高兴了。如果我以后在外地工作,我要像木兰和大哥那样,常回家看看。
生:木兰是不慕名利的人,这是她人格的闪光。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纯净的生活氛围,不要认为自己有点功劳就以为了不起,时时处处向国家提要求、讲条件。
生:木兰的孝顺和现实某些丑恶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我的邻居就有对父母不孝顺的,他因为一点财产经常打爹骂娘,大家都气得不屑和他说话,我觉得这样的人是社会的残渣,为人们所不齿。
生:我村也有一家对兄弟姊妹不团结的,他不是今天和姐姐吵架,就是明天跟弟弟打斗,整个村庄被闹得鸡犬不宁,连邻居也不得安生,我对他们非常气愤,有机会也让他们读读本诗,学习学习木兰一家。
点评:演读是更鲜明形象的整体把握,背读是在演读基础上渲染课堂气氛,掀起教学的高潮。链接生活平台是让教材与现实沟通,古今对照,让学生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表现很好。希望你们能把从木兰身上学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出示作业)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着眼于课文整体,朗读教学与对话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并用,使学生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不同角度反复朗读,从不同对话层次感悟生活、理解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一、国际著名创造学专家、台湾陈龙安博士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教学有创意,学生的学习会有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面对时代久远、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的文言文,该怎么教?该怎么学?笔者觉得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所以,教授《木兰诗》时,采用戏曲唱词和展示连环画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接着让学生走进文本,直接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与经典和巨人直接沟通,读出自己的见解,悟出自己思想,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就感,求知欲更强,主动性更高,教学就会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进而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
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应定位于: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把“解读木兰勤劳、聪明、善战、不慕荣利、热爱和平的古代女英雄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听读、吟读、诵读、析读、演读、背读)不同层次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把握木兰的形象,感悟她身上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从而树立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美德的意识,懂得辨识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
三、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增长了知识,有了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判断,明辨了是非,教学才是成功。老师要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点拨者和导演。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往往只抛出话题,由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只有学生思路打不开或出现较大错误时才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得出的结论印象才更深刻,教学的效果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