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武陵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武陵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9 11: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陵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感知作者情感的具体流露。
2、赏析名句,体会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沉重悲愁。
3、朗读并背诵《武陵春》这首词。
4、学习作品中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表达愁绪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沉重悲愁。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品中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表达愁绪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我们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李清照的词,谁能读一读呢?
二、走进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武陵春》等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思考: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明确:愁。
2、解释下列的字
尘香:尘土中的落花香。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拟:打算。
舴艋:蚱蜢。
3、请学生试着翻译全文
明确: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五、赏析诗歌(小组讨论)
1、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日晚倦梳头。”呢?
明确: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2、文中有句隐含了她哀愁的原因,是哪一句?
明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丈夫去世),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3、如此愁苦,她想过用什么办法排遣吗?
明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4、可结果呢?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个句子怎么理解?你认为它好在哪?
明确:愁绪本是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她哀愁的心思有多重,真是想象新奇啊。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抽象的哀愁生动具体化。
六、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七、总结
在李白的笔下,愁绵绵不绝,柔韧难断;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李清照却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八、课堂检测
1、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其他名作吗?
2、完成同步练习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