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21·cn·jy·com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www.21-cn-jy.com
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讲授】新课讲授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量资本积累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科技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原因
: 2.过程?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3)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4)成就:用列表的形式
(5)特点: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从重工业开始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多国同时进行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影响:
(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作为新能源逐步应用到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了2·1·c·n·j·y
(2)社会关系:垄断组织产生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导致资本家进行兼并或联合)→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到一定程度)→产生垄断组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来赚取利润)→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 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国际关系:殖民扩张——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投影)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人。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21·世纪*教育网
?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经济实力上升到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
(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争夺商品市场,扩大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目的)
2.特点: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
3.概况;
4.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2)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要概念? 世界一体化:是指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性、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个整体性世界。?21教育网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2、形成: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框架: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
手段: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主要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21cnjy.com
3.影响:
(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消极)、加大了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
(5)(消极)、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得紧张
课件23张PPT。课堂设问 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
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二次
工业革命
——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瓜分世界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确立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重9000吨、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1925年,巴黎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出资赞助,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标志。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的来临)----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量资本积累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1、条 件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政治前提科技物质基础直接原因电的发明和应用: 钢铁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心:标志:时间:美国和德国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向现代农业发展 特点多国同时进行从重工业开始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成就2、过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影响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垄断组织产生到一定
程度(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垄断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漫画中描述了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凯恩斯主义出现自由主义盛行经济思想产业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垄断组织生产方式的变革: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运行基础重工业部门轻工业部门起始部门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在英国发生,其他国家发展缓慢(德,日,俄)发生时空科学理论指导,
与生产紧密结合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技含量科学家、工程师 工匠,技师发明者 电力 蒸汽动力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项目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交叉进行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 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二、瓜分世界的狂潮原因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经济实力上升到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概况1、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 2、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一战2、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美“门罗主义”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接近胜利时,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暴露美国对拉美的扩张野心。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泛美主义”马汉提出“海权论” ,美国于1898年
4月向西班牙宣战。美国迅速击溃西班牙
海军,迫使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
此后不久,美国把古巴变成自己的保护国。20世纪初,成为西半球霸主……我们没有干涉过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会干涉。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任何欧洲列强为了压迫他们或以任何方式控制他们命运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只能认为这是对美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主义”美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早期政策重点门罗主义 泛美同盟 新殖民主义倡导者和设计者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1、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措施和政策“海权论”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 ——建立美洲体系2、“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3、“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门户开放”政策原因提出内容实质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原则。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1、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2、使帝国主义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2、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利益均沾”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影响 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5(消极)、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得紧张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4(消极)、加大了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形成:时间、框架、手段、主要内容(p10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综合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 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 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 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 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 现。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归纳总结重点! 江泽民 十六大报告:讨论:
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启示:1、发 展 工 业 与 注 重 保 护 环 境 并 举。
2、提 高 目 前 我 国 工 业 的 科 技 含 量。
3、注 重 培 养 科 技 人 才。
4、坚 定 不 移 地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5、坚 持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垄断组织的产生 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概况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影响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