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8 18: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1)西方文明的冲击2)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3)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变革衣:物质生活的变化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清代男女服饰 在鸦片战争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中出现华洋杂居现象。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富商、洋行职员等,因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常仿效洋人,开始穿起了西服、西裤。
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中山装 西装
礼义廉耻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三民
主义以文治国三省吾身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衣:食:西式食品 有钱人的时尚物质生活的变化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你所知道的中西餐主要区别是什么?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2、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西式餐馆衣:食:西式食品物质生活的变化有钱人的时尚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住:西式洋楼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中国传统建筑:
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窑洞 围屋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上海百老汇衣:食:西式食品住:西式洋楼物质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有钱人的时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习俗风尚的变化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握手鞠躬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跪拜礼
衣:食:西式食品住:西式洋楼物质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有钱人的时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婚丧嫁娶废止缠足社交礼仪剪辫易服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男子留辫剪辫易服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婚姻风俗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30年代婚纱在上海率先流行。新娘穿白色婚纱,新郎穿黑色礼服。特点是有傧相、双方父母及证婚人一起拍,地点为教堂。 场面颇为壮观——1947年南京的集体婚礼40年代,地点从教堂转移到照相馆,也只有新娘与新郎2人了。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年代,结婚照都是这个形式。上个世纪80年代,又穿上了婚纱,在照相馆里假背景下的婚礼文革期间,农民手持铁锹的婚礼. 街头自行车婚礼衣:食:西式食品住:西式洋楼物质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有钱人的时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婚丧嫁娶废止缠足剪辫易服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迫令放足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古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女子裹足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 “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 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禁止裹脚 衣:食:西式食品住:西式洋楼社交礼仪物质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婚丧嫁娶废止缠足有钱人的时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剪辫易服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传统社交礼仪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衣:食:西式食品住:西式洋楼社交礼仪物质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婚丧嫁娶废止缠足有钱人的时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2、变化的表现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的原因大城市(上海)剪辫易服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农村
⑴基本状况:
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
⑵原因:
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3)新变化:
只有少量的“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物质生活方面:涤荡封建糟粕风俗习惯方面:温饱未解决(物质匮乏,凭票供应)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2)变化的表现物质生活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衣: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布拉吉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流行时装2)变化的表现物质生活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衣:由蓝灰色调到五彩缤纷食:1987年 菜篮子工程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2)变化的表现物质生活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衣:由蓝灰色调到五彩缤纷食:1987年 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 安居工程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现代家居天下第一村中国华西村2)变化的表现物质生活2、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衣:由蓝灰色调到五彩缤纷食:1988年 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 安居工程社会风俗休闲生活、节假日延长、休闲方式多样化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小结与升华】1、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①近代时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及西化趋势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化、独立化
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2、社会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习
俗变化的之间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反之,后者也促进前者) 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