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8 18:14: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1张PPT。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 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一说源于西汉初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
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主要是谁办的?比较著名的有哪些?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你知道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代表的报刊是什么吗?19世纪70年代;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 汉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争锋相对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新时期报刊业 材料分析:

夫报馆之设其益甚多,约而举之,厥有数事:各省水旱灾区远隔,不免置之,漠视无动于衷。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于是施衣捐服,源源挹注,得保孑遗,此有功于救荒也;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报纸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而反侧渐平,闾阎安枕,此有功于除暴也;士君子读书立品,尤贵通达时务,卓为有用之才,自有日报,足不逾户而周知天下之事,一旦假我斧柯,不致毫无把握,此有功于学业也。其余有益于国计、民情、边防、商务者,更仆数之未易终也。而奈何掩聪塞明,钳口结舌,坐使敌国怀觊觎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泰然自安,庞然自大,施施然甘受他人之凌辱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 结合材料思考:郑观应认为办报纸有哪些好处?当今报纸存在哪些利弊?好处:
(1)可迅速宣传受灾情况,有助于救灾;
(2)可以实行舆论监督,有助于除暴;
(3)有助于传播知识,增长学识;
(4)有益于国计、民情、边防、商务等事。利的方面:在报道新闻、发展经济、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实行舆论监督、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等方面,报纸发挥着重要作用。
弊的方面:既有不实的报道,也有不正确的舆论导向,恶意炒作,虚假信息与广告。报纸的过多过滥也是一种浪费。二、影视业的发展1.广播 阅读教材第74页“历史纵横”,自学广播在中国的发展。文字

声音广播文字+声音+图像=影视2.电影电影的发展阶段有声无声彩色黑白  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工厂大门》在巴黎公映,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1913《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电影发展历程电影的特点: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3.电视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
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三、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全球互联网的发展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4.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5.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
第五位;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4.57亿。互联网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你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想想:互联网有着怎样的优势?它的特点和功能各是什么?互联网的传媒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 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现象值得警惕;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也值得重视。
抵制:①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网络;②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及网吧的监管;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单概括出来。 课堂小结高考大揭秘——选择题易错分析
1.对题干核心要求理解不清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诊断补偿:①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②克服此类错误要求在学习中将核心要求的语句置于相关的历史环境中,避免生吞活剥地死记硬背而不进行深入理解,尤其对历史结论要能够用相关史实来推论,对结论性语句多问几个为什么。
答案:D2.对备选项理解以偏概全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诊断补偿: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可以和日本一战,这说明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答案:D考向一 考查主干知识右图是1936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
②1936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
③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体
④《申报》着重宣传农民形象和工农革命
⑤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材料是1936年卡尔登影剧院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则由姜曦主演的电影《年年明月夜》的广告,另《申报》创办于1872年,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据此本题第①项说法错误;第④项说法与实际不符,②③⑤说法正确。 答案:D?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因特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因特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B.因特网资源丰富,包罗万象,需要的信息均能在网上找到
C.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因特网走进千家万户
D.因特网应用逐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结合课本知识很容易得出A C D均正确,并不是所有需要的信息都可在网上找到.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