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5: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活动时间
4.16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星星变奏曲
主讲(主持)人
参加对象及参与率
语文组成员(100%)
申请学时
1
活动内容及进程
集体备课定稿星星变奏曲 目标:1、在品读中感受朦胧诗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中所寄托的美好情感。2、了解朦胧诗及其创作特点——丰富的意象,巧妙的结构,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兴趣。重难点:1、在品读中感受朦胧诗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中所寄托的美好情感。2、了解朦胧诗及其创作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学们的兴趣真是丰富多彩。有同学喜欢写诗的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亲近一下诗 30多年前,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年代,有一位年轻人,他喜欢以诗会友、借诗抒怀,一个静谧的深夜,当他遥望星空,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写下了一首诗——《星星变奏曲》。二、听读录音,感受朦胧诗境,初步把握作者情感1、请我们 班级两位同学分节读,来一首男女生变奏曲,其他同学谈这首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可启发学生思考前后两节诗给人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2、有的同学从直观的感受来谈感觉,有的同学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去谈,都已经把握住了诗歌的情和境,都已经触及了诗歌的魂。(“一首好诗必定是有一个好灵魂的,”作者借这首诗歌表达的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就是这首诗的魂。)三、品读第一段,理解丰富的意象 1、有人说:“一首好诗就像一幅好画,能通过颜色和画面的冲击引发读者的无穷遐想,也就是说,一首好诗是有颜色的”,你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体会到呢?2、自己以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一节,而后给第一节填背景色,结合诗句来说说理由。是什么促使你想到选……色呢 边聆听学生分析,边带着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如:请男同学读这句,面带微笑,读出生机与甜蜜。请女同学读,读出柔软的感觉。 3、同学们选择的颜色,或温馨或灵动,或朦胧或美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给我们创设的美好诗境,(1)其实这种美好的诗境,我们都是借助于一些具体而美好的事物感觉到的?比如说……请大家划出来这些能寄托作者美好情感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介绍意象:意象:是诗人的情意与物体融合在一起,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4、大家在读到这一节时有没有感觉,这里有几处对意象的描写好像有点奇怪?好像不太符合我们平常的语法。请同学例举再评析:一怪:柔软的湖 二怪:……(1)“闪闪烁烁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能否改为“隐隐约约的声音”或者“时有时无的声音”------- 哪个词更具有画面感? “一首好诗就如一幅好画”,通感能将事物的形象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出来。(2) “柔软的湖, 你会想到用“柔软”来形容“夜”形容“湖”吗?描绘出那种氛围。(3)蜜蜂颤动 ——小鹿在心头乱撞,不符合意境。诗歌中有些语言表达应符合意境,应给人以余味。有些句子看似很不符合我们的语法逻辑,细品却很有意味和趣味。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艺术的使命不在于毕恭毕敬地模仿,而在于进行创造性的变形,现代诗中很多时候都是借助语言的陌生化,给人以回味。 我们若偶然这样有创意地搭配一下,也能给我们的生活添点诗情画意。例:“显然LZ 你就是那一株盛开的小草”,这句话如果分行开来,就是一首诗了.,语言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过分拘泥于语法逻辑,而讲究语言的传神达意,追求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浓缩。)5、请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读第一节,体会美好意象带来的美妙诗境。 四、品读第二段,体会结构的巧妙 1、在诗人笔下,光明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如夏夜般静谧安宁、如春天般温馨美好,可当江河擦了擦自己朦胧的双眼,他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梦,他坠入了现实的深渊,现实又是一个怎样的现实呢? (1)请同学自己设计朗读脚本,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诗人笔下的现实是怎样的境况。 提示:可轮读,可分角色,可配乐 如无学生想到前后节轮读,可老师和同学轮读。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遥远的安慰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不愿意 谁愿意 每天 一年又一年都是一首诗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柔软得像一片湖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读了之后,有何感受?能否进一步感受到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你是从哪感受到这种反差的? —— 意象的变化(
你感觉到“星星”这一意象的变化了吗? “颤抖”“瘦小”都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寄托于客观事物上,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 意象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这几句话用什么背景色呢?2、第二节都用灰色为背景吗?(1)给最后一句话添加背景色,你会添什么颜色?(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虽孤独,但也要燃烧,就算希望渺茫,但也要寻找。该怎么读这句呢?—— 读出热情和坚定,重音“涌出”“升起”最后一句读好停顿。3、经过这几番朗读,你感受到第一节和第二节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和不变吗?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拟题为“变奏曲”? (介绍:变奏,作曲的基本技巧之一,它有两个特点:其一: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二、通过装饰或改变节奏让音乐呈现变化的面貌。《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主意象不变,意境变化;情感不变,理想和现实却有巨大的反差;句式不变,字数偶有变化。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有原来的基本轮廓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所以称之为“星星变奏曲”。 六、结语 经历过文革这个动荡时期的诗人,借一首《星星变奏曲》道出他对光明的追求,和他同样经历过文革的那些朦胧诗人们,都曾借诗歌表达他们对诗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你能通过“诗”的构字方式去解释一下“诗”的意思吗?, 左“言”右“寺”,在这座“言语的殿堂”里,诗人苦心经营、为我们打造着有韵律的理想诗境,今天我们从描绘颜色的角度去读诗,回去后大家也可以触摸诗的温度,辨别诗的性别去接触诗,亲近诗。最后,让我们再次用朗读去轻叩这座殿堂之门吧。
签到栏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