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情感态度: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个绝招让我们羡慕不已:他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而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二、应掌握的词语: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 濒临( )
蟾蜍( ) 免疫( ) 细胞(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
濒临:
神通广大:
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
难能可贵:
三、作者简介: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 谈家桢星 。 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四、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什么是“克隆”?“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
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2、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
下定义:“无性繁殖”。
引用: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生动形象说明。
五、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写到外国
空间顺序
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逻辑顺序
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六、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意义和影响?)
1、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
2、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七、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八、阅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
你支持克隆技术吗?
正方:支持理由:
1、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3、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不支持的理由:
1、被克隆者心理受影响。
2、如克隆出不健康人,则侵犯了人权,违背了“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
3、克隆人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
4、如果克隆出一种超级生命,就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
结论:支持治疗性克隆,不支持生殖性克隆。
九、作者对克隆是什么态度?
相信人类会正确地、严肃认真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克隆问题。作者虽然没有明确地表态,但从文中我们能感到作者对生殖性克隆是持反对态度的。
十、拓展延伸:
你希望自己被克隆吗?为什么?
十一、教师总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
十二、作业:
1、将课外收集的克隆知识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2、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假如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3、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克隆技术
①“克隆”一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我国以前曾将其译为“无性生殖”或“无性繁殖”。什么意思呢?“无性”,当然就是没有阴阳结合的过程,而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分裂方式繁殖而形成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由于基因(遗传信息)彼此是相同的,从而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例如细胞的个头性状)是彼此相同的。由于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克隆是生命的全息复制。
②在动物方面一直采用卵细胞、受精卵细胞以及胚胎细胞来进行克隆,直至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采用羊的体细胞克隆成功。他培育成功的绵羊的细胞核来自一头成年绵羊身上的乳腺细胞,这比胚胎细胞克隆更进了一大步。因为乳腺细胞作为一种体细胞已失去全能性,克隆羊的科学意义正在于此。
③克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首先,它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中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优质品种的理想手段。
④其次,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已经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培植的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不久前,有一位美国妇女在一次煤气炉意外爆炸中受伤,75%的身体被严重烧伤。医生从她的身上取下一小块未损坏的皮肤,送到一家生化科技公司。一个月后,该公司利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培植出了一大块健康的皮肤,使患者迅速地痊愈了。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皮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借助克隆技术“制造”出人的乳房、耳朵、软骨、肝脏,甚至心脏、动脉等组织和器官,供应医院临床使用。
⑤再次,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科学家们为了让细菌等微生物“生产”出名贵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分别将一些相应的人体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中,再设法使这些微生物细胞大量繁殖。与此同时,人体基因数目也随着微生物的繁殖而增加。在人体基因被大量“克隆”时,微生物大量地“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名贵药品。
1、请用原文回答“克隆是生命的全息复制”的理由。
2、第②段“克隆羊的科学意义正在于此”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3、第④⑤段中,加粗的两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制造:
生产:
4、克隆技术广泛应用于、和等领域。
〖参考答案〗
1、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
2、克隆羊是用一种作为体细胞已失去全能性的乳腺细胞克隆成功的,这比胚胎细胞克隆更进了一步。(意思对即可)
3、培植繁殖
4、种植业畜牧业医学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