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7: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中,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
喜爱阅读古诗文的同学会发现古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曹操的《观沧海》。不仅山水、日月星辰可以托物言志,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三、写作背景简介: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日渐衰落
。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朝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此时,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四、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五、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六、仔细思考: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
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小结;
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八、拓展延伸与作业
1、仿写训练
2、学写对联
第二课时《爱莲说》
周敦颐
一、音画诗导入(荷):
多美的花啊!清纯、脱俗,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大家能说几句吗?(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平时看得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神往,今天咱们一起欣赏一个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因此,世人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四、关于“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
五、字词、翻译
1、注音:
fán

lián
xiè
zhuó
xiǎn

淤泥



鲜有闻
2、词解释: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仔细思考:
1、课文第一部分写什么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我”独爱莲的原因
——莲的形象和品质。
淤泥而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从生长环境写莲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从体态写莲花
香远益清
从嗅觉写莲花
亭亭净植

从风度气质写莲花
联想、象征 象征君子之德
2、第二部分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莲花的比喻意义。 托物言志、衬托
托 物 作者将自己的志向或情感寄托于景物
———— 言 志
菊:惜远离世俗的隐居者
牡丹:批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人
莲:赞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
用什么衬托什么?为什么?
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正衬)
追逐功名富贵者怎比得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反衬)
作者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有什么作用?
以莲为中心,用菊、牡丹衬托,表达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作者对高洁君子风范的追求。
3、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拓展延伸: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但生活中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九、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