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8.竹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8.竹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8: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光影画皮影戏沙画手影戏竹影丰子恺丰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kǎi基础知识检查撇 幽暗 惬意
蘸 疏密 包罗
朱砂 徘徊 蕴含
一缕 水门汀 口头禅 参差不齐cēn cīpiě yōu àn qièzhàn shū mì shā pái huái yùnlǚ tīng chán ▲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写事。
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为什么以“竹影”为题?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父亲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第5、6自然段:“画竹不是照真竹子一样描……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善于观察,富有耐心 尊重孩子,并善于引导学识渊博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所谓“西洋画像照相”指的是西洋画的传统画法是建立在“模仿说”美学理论基础上的写实派画法,其特征是讲究透视。所以从达芬奇、提香到现代的“新古典画派”,他们画出来的画都像照相机照出来的相片一样,具有惟妙惟肖的三维立体效果。
中国画则恰恰相反,是建立在“神似说”美学理论基础上的意向派画法,其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国文人画,无论是散点透视的“小写意”和“大写意”泼墨,均不讲究基于一点的立体透视,而侧重于笔墨本身的韵律和韵律布局规律本身的意向性表现力。所以,中国画就像是放大了的中国表意文字,是一种符号表现法,其画风效果与其说是反映的某一客观物象,不如说反映着画家的心灵感悟,所以中国画任怎么看都是一种象征符号,而不像相片。 欣赏下面一组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国话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和中国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丰子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管夫人吴昌硕的竹《芥子园图谱》朱竹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