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黄生借书说 袁 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作者介绍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用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注意:不能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
能读”。请读“子不闻……子孙
弃者无论焉。” 意思是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认真真地读。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这一新颖独到的见解,使读者产生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吸引力。紧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看看这样的例证有几个?三个例证:
①天子──七略四库,
②富家──汗牛塞屋,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更不屑一提。
历数三种人藏书不读书,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有书而不读,依此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如何呢?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课文分析2.第二部分(4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本文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请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找的“对比”多?1、有书不读与借书苦读作对比;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3、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作对比;
4、自己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作对比;
5、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
6、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作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使文章“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更鲜明,说明读书须有主动求索的精神,须要珍惜有书在手的条件,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第1?段?) ?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第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
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
件,勤奋读书。?照应开头“授以书
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中心思想: 课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