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静默草原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静默草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8: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教学目标 1、体会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情感及由草原引发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培养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走近作者 鲍尔吉.原野:祖籍内蒙古自治区,著有随感录 《脱口而出》,散文集《百变人生》、《酒到唇边》等。
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感知课文
边读边思考:草原的特点是什么?人在草原上,产生了那些感受?请用笔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我的理解我来说草原特点:①辽远而苍茫 ②看不到与看不尽 ③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④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⑤可以接触 我的理解我来说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1)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4)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与微不足道。 (5)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齐读第11段思考: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所有的拐杖”指什么?
不矛盾。“自由”是指人置身于辽阔的草原,身心得到一种彻底的放松。“不自由”是指人与自然相比感到一种渺小与微不足道。 拐杖指的是束缚人心灵的所有的杂念或欲望。(荣誉、金钱、地位等)阅读第13段,讨论: 为什么作者要说愿意像“母牛”和“烈马”一样?
母牛和烈马各蕴含作者的什么情感?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用“母牛”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而“烈马”却正好与“母牛”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
无论是把自己比作“母牛”还是“烈马”,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 情感——那种如同对母亲般的深沉的爱!对比手法赏析 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 和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它们的作用。我的探究: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对比 ,表现了草原:2、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大海:
草原:辽远而苍茫 观者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可以是草原的中心。强调了草原中心的不定性和可接触性。3、牧人与城市人的比较:
引出作者的感受:“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城里的人大睁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草原 ,牧人却是在“ ”草原。寻找享受合作探究: 结尾“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探究结果: 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由草原而折射出的人生态度,解答了为什么以《静默草原》为题。抢答: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 豁达 洒脱 不张扬 沉稳主旨探究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婉转而含蓄的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在对草原的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有关草的古诗词或成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成语:风吹草动 打草惊蛇 草木皆兵 寸草不生 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