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30 19:48: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涵;能够简单讲述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能够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能够描述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不同的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图片、视频和史料等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认识到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港澳胜利回归的决定因素。
(2)让学生加深对“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历史结论的认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3)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民心所向,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港澳胜利回归祖国及台湾现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地位和作用及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依据:“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但对香港、澳门未来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很难理解;台湾问题至今没有根本解决,这对“一国两制”提出更大的考验,这对学生而言也很难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配乐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一首诗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播放视频——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引入“台湾问题的由来”,借此导入新课。
【讲授】祖国统一大业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教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展示三幅图片:香港、澳门回归图和台湾地形图)
教师: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和台湾问题性质一样吗?
学生:香港和澳门是近代清政府屈辱割让给英国和葡萄牙。香港和澳门问题属于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因为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而造成分裂,属于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教师:对于港、澳、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学生:一国两制
教师: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有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日益成熟。
二、“一国两制”的提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第一个子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学生:自主阅读,解决“一国两制”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
教师设问:“一国两制”会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在“一国两制”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前提和核心,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补充。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教师设问:比较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有何区别?(目的: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能够找到比较项。学生通过研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形成思维碰撞,这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比较思维能力会有很好的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设立的目的不同;设立的地区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享有的权限不同”。
三、香港、澳门的回归(成功实践)
教师:简单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展示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照片。介绍撒切尔夫人。然后展示两段材料:
“英国是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香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
撒切尔夫人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设问:撒切尔夫人对于香港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怎样的方案?邓小平是什么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撒切尔夫人摔跤的场景图片,说明“英国的倒下”。然后展示香港回归的图片,观看香港回归仪式的记录片,感受激动人心的一刻,让学生体会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设问:讨论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的有利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前提条件);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因素);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人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准备工作);联合声明的发表(法律依据)。
教师:展示澳门回归图片。然后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说明:
bc305bae3f8810aab25f1b]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香港胜利回归,离不开邓小平的贡献。展示邓小平1992年视察深圳的图片(右图)。陪同参观人员向他指出,对面就是香港。邓小平说:“我要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可惜的是小平同志于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没有实现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但他对香港胜利回归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价值观教育)。
教师:港澳已经胜利回归,但“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台湾的目标却还未实现。台湾问题到底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有何进展?通过展示国民党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觞。”以及其临终遗言(一个手指和三个手指:于老临终时,因为口不能言,所以先伸出了一个手指,然后又伸出了三个手指。身边人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有人解读:“一个手指”是指于老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三个手指”是指死后将其灵柩埋在故乡陕西三原县。)引入下一问题。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师:简单介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概况。展示大量图片说明。“汪辜会谈”“和平之旅”“到家了”“三毛回家”“春节包机”“祭祀亲人”“团团圆圆(熊猫)”等。
教师: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台独”势力却一意孤行,气焰嚣张,破坏和阻挠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示李登辉、陈水扁的图片及观点。
教师:强调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江泽民主席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主席的“四个决不”,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等。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反台独斗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本课小结:
由来(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对策(
“一国两制”的提出)——实践(香港、澳门回归)——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后,引用教师本人在2010年去台湾旅游回来后写的一片文章的片段作为结束语:
其实,这几天的旅程中那个字眼始终都在我的身边流淌着。无论是那位老司机,还是那对热情好客的母女,或是那位可爱的导游,都是“乡愁”的化身。只不过它没有文人笔下的雕饰,没有政治家刻意的求索,就显得不是那么浓烈了,但却很真诚。我想,真的没有必要去询问台湾人还有没有“乡愁”。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愁”这个字眼会固化在时空中,成为一种记忆,毕竟,我们改变不了相同的血脉,那是自然的流淌、山水的相依,更美更真实!(巩汉涛《不刻意的乡愁更美》)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探究,小组讨论”为主要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解决教师的一系列的设问。该设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补充进来许多相关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史料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多角度、多镜像地呈现历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通过问题设置和探究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问题设置和材料信息量导致容量过大,视频、图片、文字史料的合理运用还需进一步科学整合和删减,实现通过经典的史料来解决预设问题;问题设置尚缺乏深度的思维含量,新史料、新问题、新情境体现的还不够充分,不能做到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困惑:教学设计过程中也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是否认可?
“一国两制”能否真正化解当前海峡两岸政治对话存在的分歧?并找到一些相关的材料。最后考量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这一政策的导向问题,让我对这一问题的“度”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最后就放弃了。但总觉得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何理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不得其解。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依据下面四幅图片,说明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此题属于半开放性质试题,符合高考命题趋势。训练学生识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联系能力、论证和表达能力。
探究问题2: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于因素?(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材料一: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福建人民和台湾人民讲的都是闽南话、住的房子也是闽南式的,药材都是同样的药材。情同兄弟姐妹,血同缘,根同宗,大家同日同月,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材料二:2009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三:《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图片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五:自李登辉执政和陈水扁上台以来,鼓吹“与中国对抗”,甚至提出了在2006年搞“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并使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
材料六:几十年来,美对台军售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当我军装备有所发展时,美国就会向台湾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来“保持平衡”。当在政治上需要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时,美国就总要卖些武器给台湾,好让台湾当局有些“以武拒统”的本钱。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军协同作战。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解读信息提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探究问题3:就下面两段材料,谈谈你对海峡两岸统一和“一国两制”的认识?
材料一:
台湾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民主体制里,而民主体制落实在茶米油盐的生活中,意思就是:他的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他去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拿了号码就等,不会有人插队。轮到他时,公务员不会给他脸色看或刁难他。办好了事情,他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点心由智障的青年端来,政府规定每一个机关要聘足某一个比例的身心残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时,可能刚好看见市-长走过,他可以奔过去,当场要一个签名。

……

他不怕警察,因为有法律保障了他的权利。他敢买房子,因为私有财产受宪法规范。 他需要病床,可以不经过贿赂。他发言批评,可以不担心被报复。他的儿女参加考试,落榜了他不怨天尤人,因为他不必怀疑考试的舞弊或不公。捐血或捐钱,他可以捐或不捐, 没有人给他配额规定。

……
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哪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冲?哪里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矛盾?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极其具体,实实在在,一点不抽象。
——台湾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龙应台《台湾人为什么不愿意统一》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说:“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
此题旨在加强学生对“一国两制”内涵的正确认识,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理解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差异,正确理解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