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课件(27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课件(27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30 20:21:59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货币的发展、市与城市的变化以及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情况的学习,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商业的历史地位及演变情况,感悟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古代中国货币、城市、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并培养学生对不同历史文献的处理能力。
(3)通过货币的变化、市的变迁、对外贸易的繁荣与萎缩等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过程。
通过历史地图的对比,直观分析城市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多角度展示历史问题。
设置问题,提供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古代商业的发展的前提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只有政府政策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才能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封建思想的落后是当时我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怎样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名人资料,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马云资料,幻灯片展示范蠡、子贡和吕不韦的图片,介绍他们各自在商业领域及历史上的主要成就,用学生们相对熟悉的人物,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感悟到表面上冰冷的商业实际与我们很亲近,在日常生活在,到处都有商业的影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创设情境,推进新课
(按照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农业
创设情境1
阅读教材并幻灯片,感悟我国古代商业早期的发展状况
多媒体导入文献资料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 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 酒诰》
学生尝试阅读,教师点评总结:我国古代商业起源早,炎帝时期就要商品交换的记录,其实,商业是以朝代的名称命名,即商朝,话说在周武王灭商后,一些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就开始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固定的职业,大家就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做商人,把他们买卖的东西叫做商品,而他们从事的行业则叫做商业。我国早期商业发展状况良好。商业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进步的表现。
教师总结:很好,开局不错,继续推进,请大家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教师总结:很好,发现了重要问题。
过渡: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国古代的商业依然顽强的发展着,“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创设情境2
结合表格的提示内容,自主学习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多媒体导入表格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阶段
朝代
表现和特点
兴起
商周
(
)出现,(
)兴起,“(
)”
春秋战国
打破(
)的局面,出现(
)
初步发展
秦汉
(
)政策,发展艰难,但仍然得到发展
进一步发展
隋唐
1.(
)、(
)的发展,(
),有利于商品流通;
2.(
)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
)
空前繁荣
宋元
1.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
2.商品种类增加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4.(
)成为宋朝重要税源
5.元朝,(
)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新阶段
明清
1.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而商品化
3.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
),比如(
)、徽商
自主学习之后,重点知识点拨:
柜坊、飞钱、纸币相继出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柜坊、飞钱、纸币的出现的原因是商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们的出现又便利了商品流通的方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幻灯片展示古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币到白银)
2、从明清时期的商帮能感悟到什么
播放《乔家大院》视频
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目的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勤奋、诚信、创新等精神。
幻灯片展示字谜
猜字谜:二人山下说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
每句各答一子。
学生猜谜。
谜底:徽州朝奉。徽商不愿意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本为官名),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比较地下,受到压制和歧视,体现了古代的抑商政策。
教师总结:Good!那么,我们感受到,虽然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但我国古代商业依然的到了发展,那么,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重农抑商下我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课堂探究,突破难点:
重农抑商下我国古代商业依然得到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辅助学生完成题目:
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元朝水路交通、晋商乔家大院
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总结:
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商业依然的到了发展,主要原因有:
古达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从整体上看,政局相对比较稳定,为商业发展提供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
交通便利;
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过渡:
古代商业的发展在国内市场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集市进行交易来完成的,从早期的以物易物到货币出现,商人通过市或集市来进行商品交换,那么,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概念解释:
坊、市、城
教师解释:
坊: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类似现在的集市;

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由于城中有市,城就拥有了经济功能,城市也成为社会的中心,而商业的繁荣也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
创设情境3
幻灯片播放《木兰辞》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题:这首诗歌发映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阅读教材,结合幻灯片播放的古代城市地图,完成表格,学习古代市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导入图片:
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
多媒体导入表格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市”的变迁
时间
特点
宋朝之前
1.有特定位置;2.坊市分开;3.严格管理(时间限制)
宋朝
(
)、(
)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郊和乡村的(
)更加普遍;
四大商业名镇:(
)、(
)、(
)、(
)
(
)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出现,商业交易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教师总结:Excellent!非常好!那么,在古代有哪些大城市,这些城市得以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请大家继续完成表格:
著名古达城市
兴盛原因
(
)、(
)、(
)、(
)、(
)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
(
)、(
)
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名画:《清明上河图》,体会北宋都城东京商业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
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
幻灯片展示,从政治、经济、政策、交通、金融五点提示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
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
政治经济基础:北宋建立后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金融:纸币的发行及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繁荣;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之路开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过渡:很好,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基本了解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但是,商业的发展不单要发展国内市场,同时,还要开放国外市场,那么,在古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 现在,让我们乘胜追击,共同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创设情境4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完成表格时多媒体导入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朝代
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特点
繁荣
(
)
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
(
)成为重要港口,政府设(
)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等过进行贸易;
(
)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
)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衰落
明清
1.实行(
)和(
),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2.清朝政府特许(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自主学习之后,重点知识点拨:
朝贡贸易
多媒体导入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回顾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朝贡贸易的重要特点:即:①“厚往薄来”“倍偿其价”;②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教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古代不被政府重视的商业依然顽强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家从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能有什么体会呢
海禁、闭关锁国对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这些政策我们将在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中重点讲述。
检验所学,总结重点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提示学生思考的角度
每组代表抢答,教师总结:
我国商业起源早,且处于不断发展中;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城市的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国内贸易、海外贸易均有所发展甚至一度发达;
货币不断发展;
商人群体活跃。
教师总结:这个问题是对本节课整体知识的一个大归纳,我们必须在认真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科学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
四、应用提升,自我评价
1、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解析】答案:D,通过材料可知汉朝商人在乘车、着装方面并没有按照政府规定去办,违背了原有规则。本题难度适中。
2、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解析】答案:A.这道题目主要是明确商业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而商业的发展,也促使更多有关商业的书籍出现,改变了之前传统的知识结构。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重点探究两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由于主要知识点比较碎,时间跨度大,比较适合采用表格的形式辅助教学。

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板书设计】

重农抑商下的古达商业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作业布置】
探究拓展,联系学习: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在16世纪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当时的世界局势与这种变化有什么联系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参考网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1世纪教育网/index.html

中学历史教与学
21世纪教育网/index.asp
【教学反思】
设计反思:
1、在本节课的设计准备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使细碎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但本人认为,整合过程应该还可以更加科学,但是就本节课而言,通过表格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今后,可以在整合细碎知识方面进一步探索,怎样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或是多媒体来处理类似问题。
2、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多媒体辅助学生自学和幻灯片提示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
过程反思:
1、由于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表格、图片、视频的呈现更加自然流畅,更好地辅助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显得更加直观,也能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加强学习效率。
2、就整体教学流程而言,由于多媒体的参与,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环节提供了可能,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节奏,张弛有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效果比较好。
3、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对于专有名词的使用有一定误区,可以利用幻灯片的设计对此部分内容加以强化提示,就可以很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继续开发其强大的,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共27张PPT)
古今碰撞
吕不韦
端木赐(子贡)
范蠡
古今碰撞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3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从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 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 酒诰》
阶段
朝代
表现和特点
兴起
商、周
春秋战国
初步发展
秦汉
进一步
发展
隋唐
空前
繁荣
宋元
新阶段
明清

)出现和(
)兴起;
“(
)”
打破(
)的局面,出现(


)政策,商业艰难,但仍然得到发展
①(
)、(
)的发展,(
),促进商业发展。
②(
)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出现柜坊和(
)。
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
②商品种类增加。
③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
④(
)成为宋朝重要税源。
⑤元朝,(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①城镇商业依然繁荣。②农副产品大量入市。
③长途贩运发展快,(
)形成—(
)、徽商。
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阶段
朝代
表现和特点
兴起
商、周
春秋战国
初步发展
秦汉
进一步
发展
隋唐
空前
繁荣
宋元
新阶段
明清
商人出现和商业兴起;
“工商食官”
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出现大商人
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但仍然得到发展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业发展。
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出现柜坊和飞钱。
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
②商品种类增加。
③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商税成为宋朝重要税源。
⑤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①城镇商业依然繁荣。②农副产品大量入市。
③长途贩运发展快,商帮形成—晋商、徽商。
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古代货币的发展
春秋战国
各种货币
铜币
北宋
交子
白银
明始用
商业的发展促进货币的变革
三炮打进四川城
二人山下说丝文
三人牵牛一路行
十月十日来相会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猜字谜:每句各答一字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晋商乔家大院
元朝水路交通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清明上河图》局部
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仍取得发展的原因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商人的作用。
交通便利;
整体上看,政局相对稳定;
农业、手工业发展促进商业发展;
4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仍取得发展的原因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城:统治者居住,政治中心
坊:居民住宅区
城市:城与市结合,
政治经济中心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古代的
城、坊、市、城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唐朝长安城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著名古代城市
古代城市兴盛的原因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宋朝以前
宋朝

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城郊和乡村的
普遍。
③四大商业名镇:

的经营时间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有特定位置;
“坊”
、“市”分开;
严格管理;
“坊”
“市”
“草市”
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日中为市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扬州、成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
经济重心南移.
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农民赶着驮碳的毛驴进城
车水马龙的码头区
桥上的
商业区
交通
4
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水陆交通便利有利对外贸易发展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促进商业繁荣
朝代
历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特点


西汉
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
唐朝
成重要港口,政府设
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进行贸易;
税成南宋重要税源。
元朝
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走向衰落
明清
实行
,对外贸易衰弱;清只特许
十三行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广州
市舶使
对外贸易
泉州
海禁和闭关锁国
广州
①官府控制
②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明朝
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朝贡贸易
在此输入标题
市场
政策
源流
思考: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人的作用
本课小结-重点分析
1、起源早,且不断发展
3、受重农抑商影响,发展曲折,商人社会地位底
5、货币不断变革;商帮活跃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4、城市商业发达,国内、对外贸易均有发展
古代商业
发展的特点
本课小结-重点分析
思维拓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在16世纪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的世界形势与这种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