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课件(21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课件(21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30 22:17:18

文档简介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概念: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了解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形成、兴起的过程;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分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并且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漫画、背景地图、发展过程曲线图,让学生对世界格局形成整体认识,培养从材料中找寻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法德关系历史与现状的分析,让学生感悟中日关系发展的症结与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和谐的世界观;(2)通过美苏争霸、对抗导致双双衰落,西欧、第三世界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的对比,体会到和平、合作、发展的重要与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世界形势;法德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创设
情景创设导入:出示漫画《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导弹上的国旗、两枚导弹下的人群,想象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局势——紧张、对峙、争霸。
问题设计:在这样的氛围下,在两大阵营内和非两大阵营的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希望本国走怎样的道路
【活动】分组讨论
角色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三组,每组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分组讨论与思考:在两极格局之下,除美苏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摆脱控制,力求发展,但在合作与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各自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他们又是怎样克服这一困难的
西欧组:最大的困难是法德之间的历史仇恨。
出示材料:法德之间打了1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均50年打一场大战。战争没有解决法德之间的宿怨,相反仇恨越积越深,积重难返。
问题:法德之间应该如何解决上千年的仇恨和积怨
出示材料:法国和德国或许可能长期真诚相待,这对于两国以及欧洲都具有莫大的好处;或者继续相互疏远,互相对抗,从而使自己遭到不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0年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犹太人下跪世界惊呼“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
别相信千年古老的谎言:耻辱可以用鲜血洗刷掉;要相信新的真理:耻辱能用荣誉洗掉,用赔偿、转变,用迷失了的儿子的话来洗刷:父亲,我犯过罪,今后我将不再犯罪!
德国勇于承认战争责任和罪行的行为,勇敢面对历史和真诚道歉,不仅赢得了宽容与尊重,也使战后欧洲建立起新的信任关系,为欧洲真正的合作打下基础。法德问题基本解决后,欧洲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
日本组:最大的困难是自身的封建残余与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来自美国的控制。
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归纳原因如下:
内因:

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政府一系列措施,如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等;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民族的团结、向上精神;
外因:

美国大力扶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发展中国家组:最大困难是历史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差异。
解决方法:求同存异。
问题:随着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你觉得这些国家和地区会进一步提出什么要求 这些力量的改变又会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新的影响
欧共体:对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对美国:摆脱美国的控制。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反对新殖民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总之,以上国家和力量的发展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
小结
【讲授】拓展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对抗导致双双衰落,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却在和平、合作中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虽然在长期内美这一极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会是怎样 且听下回分解。
拓展探究:从50到80年代,在两极格局之下,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你对这一时期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有何评价
思路提示:可以对新中国这一时期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合第六、七单元所学)
【测试】习题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旧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共21张PPT)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西欧
苏联
不结盟运动国家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战后的英国
战后的德国
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
(1950年)
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欧洲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2.西欧联合的进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最难以化解的是哪对矛盾?            
2.这对矛盾在历史中有哪些战争表现?            
3.这对矛盾中最敏感的是什么问题?            
4.请拿出你破解坚冰的方案。            
从814年至1945年的1100年间,法德之间大小战争共计73次,其中大仗23次,这意味着平均每50年打一仗。
问题探究:我来打破走向联合道路上的坚冰
      
  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像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
见贤思齐:我看政治家的智慧
2.西欧联合的进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51年,西欧六国的煤钢共同体签订《巴黎条约》
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标志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
1967年《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成立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
(1958年)
2.西欧联合的进程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
1955
1960
1965
1970
1974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3.西欧联合的影响
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2.西欧联合的进程
3.西欧联合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对美国经济形成有力的冲击。
(2)政治上加强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3)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双方深信,德国人民
和法国人民的结束世仇的
和解是一个深刻地改变了
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有历
史意义的事件。
从两国人民安全的观
点以及从他们的经济和文
化发展的观点,体会到两
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认识到两国合作的加强是欧洲统一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阶段,而欧洲统一是两国人民的目的。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的共同宣言(1963年1月22日)
戴高乐在波恩
受到热烈欢迎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日本:领土面积377748平方公里,人口约1392万,日本投降时,国家经
济陷于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
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
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二、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表现
二、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表现

推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利用朝鲜(越南)战争机遇和美国帮助,开拓世界市场;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贸易立国;
④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日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奇迹”令世界惊叹。我们来探究一下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2)原因
2.
向政治大国迈进
(1)提出“政治大国”目标,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2)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和西欧基本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问题:日本首相的访华行动的意图何在?美国方面为何对日本是破口大骂?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
瑞龙网《史海纵横》
南斯拉夫总统
铁托
埃及总统
纳赛尔
印度总理
尼赫鲁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1)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独立
(2)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与发展
 2.
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
任务: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
意义: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喜笑颜开。
我们是被亚非拉的朋友们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注意保持良好的合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