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生活》。以下我将分为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第一:教材分析,第二:教法与学法分析,第三:教学过程,第四:板书设计,第五:说课小结。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前三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并阐述细胞核的重要功能是遗传信息库,与前面所学知识共同构成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体系,同时为后面学习“细胞的分裂”及八年级遗传学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安排两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这门课程,对生物学有极大的兴趣,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勇于质疑和讨论,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且相对抽象,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遗传知识,在理解本节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描述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四)教学重难点: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也不太好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把复杂、抽象的内容变成学生熟悉、简单的事例。另外,运用推理、类比、演示实验、观察和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思考,避免单纯讲授。(二)学法分析教学中设计以学生自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2.联系生活,阐明现象
3.总结
1、复习细胞结构和生物特征,引到细胞有生命,细胞也要生活的课题上来。
2、小羊灰灰的困惑:运动会上,队友手臂划伤,需要植皮,如何进行呢?其它队友还要参加拔河比赛,如何增长能量取得胜利呢?小羊灰灰因为毛色不能参赛,可否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下一代呢?细胞中的物质
1、出示日常的食物并提问:请学生推测以下生物细胞内可能的物质组成?(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细胞中还有其它物质(如核酸)。)
2、设问:这些物质构成细胞,那这些物质在细胞中又是如何存在的?
3、播放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动画并举海绵吸水的例子。
4、教师组织学生做分组实验:小麦种子的燃烧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1、让学生列举“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活实例
2、出示课本上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
3、课堂探究 :菠菜放在冷水中,水不会变色,当煮红苋菜时,菜汤是绿色的,为什么?能量转换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最后一段并思考:细胞中的能量是从那哪里来?
2、出示草、兔子、狼这三种生物的图片。3、提问:三种生物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出示图表解释动、植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应的能量转换器5、教师阐述: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能够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在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请学生总结植物体和动物体的能量来源。 1.设疑:我们的生活需要信息,细胞的生活也需要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存在于细胞的哪部分结构中呢?2、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2页至54页的内容
3、讨论这三只羊分别提供了什么?
4、多媒体出示DNA,染色体图片,并进行讲解5、提问: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之间有什么关系?6、小结: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物质的统一体 总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们收获了什么?
2、课内练习
(1)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膜??D.细胞质
(2)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液泡?B.染色体?C.线粒体?D.叶绿体
(3)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
(4)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氧气,这和细胞中的哪个结构关系密切?( ?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C 叶绿体? D 线粒体 四、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将主要展示内容是:五、说课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