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春酒》优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春酒》优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9: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设计
学 科
语 文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课题名称
《春酒》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是意蕴深厚。作者用纯真细腻的笔触,回顾了故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营造了一种温馨隽永的节日氛围,充满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真挚而深厚的怀念。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描写过大年的情景生动而颇具情趣,很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对于新年的快乐是有体验的,但对于本文中蕴涵的思念故乡、亲人的深情,学生因阅历有限较难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应适时补充介绍绮君其人身世和经历,使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信息技术、资源应用策略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教师辅以引导点拨。
多媒体演示图片、问题、文章要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信息技术、资源应用策略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多媒体演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资源、使用方式方法

一、导入课文——引“春酒”
中国自古就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在借酒排遣孤独的心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在借酒感叹世事的变迁和对亲人的思念。可见酒中蕴含了人们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将去品味一杯甜甜的春酒,看看这杯酒中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图片、诗句,引入课文展示课题、作者
欣赏图片,猜读课文
屏显图片、课题

二、整体感知——识"春酒"
请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朗读一遍,然后给春酒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引导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积累字词引导学生给春酒命名,并归纳。
学生自读课文,给春酒取名。
影示问题和要求。

三、赏读课文——品“春酒”
1.那么在这杯思乡酒里面,包含着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2.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特定的角度,为本文拍摄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并简述这样拍摄的理由。3. 你觉得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你在春酒中品尝出哪些滋味?再读课文,用"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感受。4. 请同学们读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言。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呢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文中细节描写,领会春酒所包含的情感。品读课文,分析课文传神的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概括文章内容,概述文中细节,领会文中情感,品味文章语言。
影示问题和要求。

四、关注结尾——悟“春酒”
1. 强调两个标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更真正的家醅呢?”2. “我”用了与母亲做酒时相同的材料,并且加入了美国葡萄酒,为什么还品不出家乡的味道呢?3.补充介绍作者相关情况。
引导学生朗读结尾段落,结合介绍作者,领会文章主旨。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握文章主旨。
影示问题和要求。

五、拓展延伸——谈乡愁
1.背诵积累的关于“乡愁”的古诗句。朗读余光中诗《乡愁》。2以“在我心中,家乡是……” 谈乡情。
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相关诗句,感悟乡愁。
积累朗读诗句,谈感受。
多媒体展示要求。

六、总结课文——颂春酒
春酒是一根红线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故乡,春酒是一份牵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春酒更是一壶佳酿,醉了母亲,醉了琦君,醉了乡邻,更醉了大家。朗读诗歌《春酒》。
总结课文
总结课文,朗读诗句。
多媒体展示

七、布置作业——写真情
模仿本文结构,选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珍爱和眷恋。(字数不限)
布置作业
了解作业要求
多媒体展示作业,播放歌曲

板书设计
春酒 风俗 怀念 童年 母亲 乡人

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