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8 02: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伟大的历史转折问题一:通过阅读引言回答:
为什么要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问题二:毛泽东是伟大的,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正确的思想,但是毛泽东所做的决策和指示是否都正确呢?“两个凡是”提出的背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
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继续延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所谓“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申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
从而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和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这就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也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3、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4、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提问: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对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评论是: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重大决策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肯定它对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端正思想路线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正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指出唯心主义的“凡是论”是维护过去“左”倾错误的思想武器,必须彻底抛弃。
第二,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公报重申了毛泽东1957年作出的中国“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正确论断,这就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线。第三,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1) 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
第一,新中国成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
第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原有的体制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一些地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指出,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现在提出这个任务,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时机和条件已成熟。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也许不能全部完成,但是,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3)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4) 加快农业的发展全会还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
为什么全会要加快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历史上有多次农民起义,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尽快把农业搞上去,调动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全会还提出了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和降低农用工业品的销售价格等多项措施。(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问题一: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问题二: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星期再见大埔中学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