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设计
学 科
语 文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课题名称
《落日的幻觉》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落日的幻觉与成因。2.明确文章结构、说明顺序。3.品味文章语言。过程和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2.以文章为引,能够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对作者写此文进行思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落日的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它告诉我们,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说明文阅读积累了一定的常识和能力,通过物理等学科的学习,对光的科学知识也有了了解,并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信息技术、资源应用策略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教师辅以引导点拨。
多媒体演示图片、问题、文章要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信息技术、资源应用策略
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落日幻觉的原因
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填写表格。
多媒体演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资源、使用方式方法
一、演示幻觉,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几组能让人产生幻觉的图片;2、自然导入:日出日落,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自古以来,夕阳,总是为悲壮的故事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竟然是我们眼睛一厢情愿的幻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的夕阳,走进关于幻觉的诠释。3、明确文体(事理说明文)
展示图片、提问,引入课文展示课题、作者
欣赏图片,思考文体
屏显图片、课题
二、感知课文,认识幻觉
(一)赏落日欣赏一组夕阳景物图片,听课文朗读片段,感受落日之美。思考:文章写了哪几种落日的幻觉现象?(二)析幻觉1、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幻觉及产生原理,完成表格。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引导朗读课文,理解描写的作用提示生字读音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自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
欣赏图片、听读朗读片段感受落日之美;自由朗读、默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填写表格
播放一组落日图片,并伴以课文片段朗读,屏显字词读音,表格。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或准确严密的语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或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文学性。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辨析说明方法,比较用词造句,体会语言的准确、形象。
影示问题和要求。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关于落日,我们还能想起哪些古诗词名句?2.探究科学,阐释幻觉: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幻觉形象。
引导学生积累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背诵诗句,解释生活现象。
影示图片和问题。
五、畅谈启示,总结课文
1.悟幻觉,谈启示。2.结束语。
引导学生谈启示,总结课文。
谈启示,悟幻觉。
多媒体展示要求和结束语。
六、布置作业,解释幻觉
课文没有交待“落日变大”的原因,请你根据你所了解的课外知识,利用所学的课文知识补写其原因。
布置作业,加以点拨
思考问题,并将思考整理成文。
屏显作业。
板书设计
幻觉(描写) 原因(说明)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光波长短太阳变扁 光线折射暗弧与亮弧 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紫光 人眼叠合效应太阳变大 仪器证明没变大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