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公开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8: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骊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课文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字,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阅读此文,可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了基础的文言文知识积累。《三峡》这篇文章较短,对学生们来说并不是很难,根据文章中课下注解,基本可以完成疏通,多读可以完成当堂背诵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文导入板书课题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近作者了解出处
郦道元(约470—527),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他博览奇书,曾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祖国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故事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发言。
了解作者及出处,了解《水经注》的重要地位。
通读课文正音清句
初读课文,要求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 曦 襄陵 沿溯 御 素湍 飞漱 属引 哀转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散句的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男生读,女生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加以纠正。 女生读,男生听,注意节奏的对错。
加强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文章大意,落实教学目标一。
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默读课文,要求根据课文注释,流利翻译全文。梳理课文,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概括文章描写的四幅图画。 板书:群山图 夏水图春冬图 深秋图。
参照课文注释,相互合作,翻译课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熟知文章大意。
由面到点,抓住基础,完成教学目标一。
精读课文赏析品评
1.欣赏景物之美。要求学生就给出的四幅图,任选一幅,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眼中的三峡美在哪儿。板书:群山图:高耸陡峭 夏水图:浩大湍急 春冬图:清荣峻茂 深秋图:凄清寂静。2.欣赏写作之美。提问:作者在写景时都借助了哪些写作方法?明确并板书:侧面描写 对比 引用 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3.欣赏语言之美。品析: 以三四段为例,通过换字品读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要求: 分组讨论文本,揣摩语言。准备交流。示例: 素湍绿潭 素流碧潭
学生分析课文,划出相关句子,说说三峡美在哪儿。 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本文的写作方法。 自己从三四段中找出相关语句,把某字词换掉,比较优劣。
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体会景物之美、写作之美和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精神。
课文总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作者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 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诵读描写夏水的语句,并聆听教师总结
为完成背诵全文做准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和总结全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群山图:高耸陡峭夏水图:浩大湍急春冬图:清荣峻茂深秋图:凄清寂静
设计反思

小组活动
教师反思
学生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