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课件(47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课件(47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31 11:10:57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历史概念多涉及时间长,某些概念较难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来进行教学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2)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商业发展的特点
(3)认识和理解坊、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了解市的变迁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学习延伸”等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色
(3)使学生认识到商业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感受到商业的重要作用并且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处于较高水平,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学案
(五)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三、相关链接
1、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货币的形态和货币的材质
4、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四、六环节教学
(一)导入明标:
1、导入新课:(出示ppt:世博会园区图和世博园商店图)在2010年的世博会中你能感受到哪些商业元素?
从世博会这一角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商业和城市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十分繁荣。那么,古代的商业与城市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用世博会这一现实元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由学生思考回答,以引入新课。)
2、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商业发展的特点
(3)认识和理解坊、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了解市的变迁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二)自学质疑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根据教材中第12—15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完成学案表格的填写,增强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学习合作探究。)
时间
概况
原因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2、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古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影响)?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时期
空间限制
时间限制
政府监管
宋朝以前
以上,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 ,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的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
官府设 或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宋朝
①城市中“坊”和“市”的 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城郊和乡村的“ “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湖北)、佛山镇(广东)、 (江西)、朱仙镇(河南开封)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 。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
①农业、 、 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②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表现:
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杭州)、大都(北京)等大城市不仅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 、 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市,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益州即成都)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正常的对外贸易:
朝代
表现
西汉
由于开通了 和 两条丝绸之路, 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 ,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甚至成为 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泉州(福建)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
清朝
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 渐趋萎缩 。只开放 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广州“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朝贡贸易:
含义:
特点
目的
表现
郑和七次下西洋、马戛尔尼(英国)使团访华。
3、(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三)小组交流
学生再精读课本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更正答案及讨论疑点。
(大致用2分钟时间)
(四)展示点拨
(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问题的答案并对问题解释和强调。
(2)教师精讲部分(10-15分钟)
(五)拓展训练
1.据《史记》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为对外贸易服务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3、(2014课标2,26,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2014江苏单科,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
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
课件47张PPT。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高一历史必修二 商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因此反思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对今天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借鉴的意义。学法点拨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货币(交易媒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商人出现和商业兴起; “工商食官”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出现大商人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但仍然得到发展①农业、手工业、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业发展。 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出现柜坊和飞钱。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②商品种类增加。③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商税成为宋朝重要税源。⑤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①城镇商业依然繁荣。②农副产品大量入市。 ③长途贩运发展快,商帮形成—晋商、徽商。自主学习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5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课堂检测1)
《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
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
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府大力支持 B.具有地域性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政府传统的经济政策,故A错误。A自主学习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 “城” 、“坊” 、“市”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坊”是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自主学习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3、古代城市的发展2、“市”的变迁有特定位置;“坊” 、“市”分开;严格管理;“坊” “市”“草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日中为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扬州、成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检测2)
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B自主学习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广州 市舶使对外贸易泉州海禁和闭关锁国广州①官府控制②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商业兴起(先秦)初步发展(秦汉) 进一步发展(隋唐)空前繁荣
(宋元) 进一步繁荣(明清)历程小结一:
古代商业在各历史时期发展的概况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小结二1、商业起源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商业和商人地位低下;
4、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5、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6、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7、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商人群体活跃。归纳: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结合发展历程、表现、原因等因素归纳)再 见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商代货币“贝”为什么我们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贷财债知识扩展一练一练《国语》载:“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商周( )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者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
D、 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
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A春秋末期 范蠡范蠡,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 --商人的鼻祖知识扩展二 吕不韦:经商出身,战国末年秦相。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故史称“杂家”。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难点提示与分解看图析史图一: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对外贸易逐渐发展图二:汉代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有何表现?城市:出现著名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市:在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对外贸易逐渐发展柜坊和飞钱 柜坊: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北宋的纸币“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知识扩展三古代货币的发展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五铢钱经营盐业致富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遍地徽商”:经营大宗商品和长途贩运;插手生产领域;经营典当经营票号,走出国门知识扩展四27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晋商的成功经营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二少爷乔致庸在贩茶汇兑银票的过程中,使用银票的方便快捷使乔致庸对票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致庸开设票号,提出“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  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31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记 票号:清代以经营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由晋商独占经营,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晚清时在外国银行的冲击下没落。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34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沒有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可以说是“有商而无帮”。但到明清时期,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等种种因素,全国各地逐漸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明清时期的地域商帮举不胜举,比较著名的就有山西商人、洞庭商人、徽州商人、广东商人、福建商人、宁绍商人、江西商人等等。对这些行贾四方的商人来说,会馆与公所就是他们与家乡以及同行间进行联系的纽带,是他们在异乡可以依靠的组织。商人们也有自己的行业神崇拜,不同的商业行业所崇拜的行业神只是不同的。商帮的由来西市东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北朝 《木兰辞》
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政府的行政管理。知识扩展五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 草 市
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唐)
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知识扩展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设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中外交往的见证泉 州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 难点提示与分解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朝贡贸易的特点:
1.官府控制
2.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难点提示与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