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31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31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8 20: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31课 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耕

图》牛耕灌溉插秧收获扬场入仓看图识农事。学习目标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一探究点:农业的进步1.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1)生产工具
的改进秧马的发明(宋朝)翻车的推广(汉朝)筒车的推广(唐朝)(2)农民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民在水田插秧(现代)(3)占城稻、小麦的推广水稻小麦结果: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品种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水稻种植由南往北推广小麦种植由北往南推广棉花 种植由南往北推广(4)经济作物的栽培在宋代发展迅速。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打一农作物一探究点:手工业的兴亡1.丝织业:宋代丝织业发达,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和刺绣工艺远超前代。3.制瓷业:制瓷业在宋代空前繁荣。
北宋时期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2.采煤业:宋代采煤技术领先世界,
产量相当大。南宋棉毯南宋《耕织图》图(局部)1.丝织业宋罗衣宋锦袍煤被大量开采和使用2.


业青影观音坐像缠枝牡丹纹梅瓶瓷 器3.制瓷业一探究点:内外贸易的兴盛繁荣的商业: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开始使用商标(见右图)。济南刘家功夫针铺1.国内(1)两宋时期城市外围有很多小型的贸易场所—— 草市 ,一些草市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的城市——镇市,成为新的商业中心和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货郎图》(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会子”“关子”等纸币。交子会子抢答问题?1.纸币名称?
2.发行时期?
3.出现地区?
4.历史地位?
5.有何评价?交 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发行
和流通的纸币  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会子”纸币南宋“关子”纸币指临安,即临时都城全国流通2.国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市舶司宋朝的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1.农业的发展农具的改进(秧马、翻车)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交流
(占城稻、小麦、棉花)2.手工业的兴盛纺织业(苏州、杭州、成都)制瓷业(景德镇)采矿业(采煤技术)3.商业的繁荣货币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镇的发展(东京、临安)海外贸易繁荣(泉、广、明)(1)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2)粮食产量提高(3)经济作物推广(1)丝织业:产量、质量超前代(2)采煤技术领先产量大(3)新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1)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2)设立市舶司(3)番坊与番市(4)外贸范围广: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朝鲜、非洲东海岸各国、阿拉伯半岛 苏湖地区
“苏湖熟,天下足” 景德镇 广州、泉州、明州 1.下面是宋朝时期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秧马 D.筒车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苏州地区 B.湖州地区
C.太湖流域 D.杭州地区3.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是形容哪个朝代的(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