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28 21: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  古代世界的文明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东方文明是产生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的中央集权是东方文明的显著特征.而西方文明产生于爱琴海的蓝色海洋的文明,经济上的工商业文明和政治上的民主共和是西方文明的显著特征.古罗马的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当屋大维于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帝制代替了共和制.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随着日尔曼的入侵,在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打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解体,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可见,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温故知新主要内容二穆罕默德与阿拉
伯国家的兴起一日本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1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北部2日本岛国的组成北海道  本洲  四国  九洲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3地理特点:山地丘陵 海岸线长 海上交通便利(一)大和统一日本5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大约3世纪,由于受到先进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本州岛中部的奴隶制国家大和强盛起来,经过一系列战争,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4日本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沿海平原和山间河谷③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大和的统治者积极学习中国封建制度,他们多次向中国派遣隋使,遣唐使和留学生.在反对贵族势力的斗争中,留学隋唐的新生力量被吸收到统治阶层中(二)大化改新①5-6世纪,中国文字和佛教的传入,促进日本社会发展,公元6世纪末期,大和奴隶制出现统治危机。1 化改新的背景②朝鲜的崛起切断了日本汲取中国文化的通道,使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制定以中国为榜样的改革计划.④大和国宫廷政变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645年,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并任用留学人员着手改革。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1 政治 :①按才能选官.
②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
③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中央设二官 八省 一台 地方置国 郡 里等行政机构,第每一级由中央在民众中选拔官员管理_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二)、大化改新(一)背景(三)内容(二)时间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革诏书,宣布改革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史称大化改新2 经济 :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公民口分田,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1)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四) 作用:京师置五卫,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豪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3、军事方面:(五)意义促进了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和许多民族一样,他们崇拜太阳神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任天皇,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
受太阳神派遣到人间、解救过神武天皇的这只神鸦有三只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三足乌”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动脑筋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想一想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学会日语;同样要研究日本文化,汉语也非学不可。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致体现。小结: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可怕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的演变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合作探究模仿和创新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日本奴隶制时代大化改新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时间:(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二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1 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1)阿拉伯文明的发祥地:阿拉伯半岛(2)背景①自然条件恶劣
②商路不畅,战争持久,波斯侵占也门③7世纪,盛行多神崇拜,人民渴望统一较早建立国家叙利亚亚欧贸易通道宗教中心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出生前父亲亡故,6岁时母亲病故,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 25岁时受雇于麦加40岁的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存的价值。
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最初在麦加传教,受到贵族迫害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公元7世纪 麦加《古兰经》创立时间:
1 创教 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圣地:经典:(二)穆罕默德主要经历2 建国622年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统一与征服统一阿拉伯半岛,征服麦加扩张:横跨亚非欧大帝国鼎盛: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兴起的?在阿拉伯人民生活条件差,部落之间战争不断的情况下,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并进行宣传,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阿拉伯人的统一,后来在麦地那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经过10年的斗争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为其后成为阿拉伯帝国了奠定了基础.第一任哈里发统治时期,阿拉伯半岛真正实现统一,第二任哈里发时,阿拉伯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半岛囊括了地中海东岸,北非,中亚,西班牙的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个部落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的地区,占全世界的23%。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
六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
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真主使者。
为什么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严格的一神教反映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2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圣地——麦加麦加清真寺麦加朝觐,拥挤的朝觐者。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个名人 牛顿
耶?稣
释迦牟尼
孔?子
爱因斯坦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毛?泽?东
成吉思汗
……(剑桥大学历史系)Top1:幼时随伯父经商在希拉山洞修行,得到安拉的感召伊斯兰教信徒传教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知识是伊斯兰教的生命。
学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鲜血更神圣。
人生应当自摇篮学习到坟墓。
清洁是信仰的一半。
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智慧是最高贵的财富;自矜是凄凉地自我孤立。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要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启示:
逆境也可成材。
在逆境中不要气馁,应该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你认为穆罕默德的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想一想 除了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吗? 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而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信主行善”。因为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也是一种完整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体系。《古兰经》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扩张旗号有利传播分裂统一扩张多神教(创立伊斯兰教)
一神教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国家的建立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外部势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原因:统治阶级矛盾
下层民众反抗
大化改新作用: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标志: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日 本
东亚地区阿拉伯国家
西亚地区内因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城下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教领袖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内容:政治、经济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伊斯兰”一词意为( )
A.善良宽容 B.信仰坚定
C.顺从服从 D.与世无争BC单项选择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B.统一日本本土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4.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
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
B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C1.战国时的秦国,经过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日本经过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承认他是 和 领袖。从此他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上统一了 。 商鞅大化改新政治 宗教阿拉伯半岛填空题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等亚非国家,巴勒斯坦也是其成员。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知识拓展阿拉伯国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