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30 19: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及爱国情怀;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抓住人物特征表现藤野先生品质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通过写“我”的心路历程及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来表现主要人物藤野先生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写“我”的心路历程及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来表现主要人物藤野先生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导入:
鲁迅先生写过三个老师:第一个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第一个外国老师藤野先生;影响他一生在去世前2天还在写的章太炎先生。
背景简介:
1902年21岁的鲁迅在结束了南京水师学堂与矿路学堂的学习后到日本留学,前两年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语言,后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一年多的医学,仅仅一年多的学习,但是教授他解剖学的藤野先生却如此让他难忘,并且在20多年后写下这篇怀念恩师的文章。
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藤野先生,找出来并且进行分析。
6—9段:第一印象
11---15段:添改讲义
16---19段:纠正解剖图
21---22段:关心解剖实习
23段:了解裹脚
37---38段:怀念藤野先生
小结:藤野先生是一位普通平常,但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老师。
留下思考问题:这样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老师在我们身边也有,为何鲁迅先生这样感激这位老师?(回看最后两段)
2、 再读:除了描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外,其余还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写什么?
1段: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看樱花
2段:在会馆里学跳舞
(以上两段写“我”与这些留学生的格格不入,对他们感到厌恶、失望、痛心,自己内心压抑痛苦)
4段:途径“日暮里”、“水户”(看到这样的地名都引发了他深切的爱国情怀)
5段:“自己”物以稀为贵,受到很好的礼遇(生活上的不适应,对于这些怜悯式的居高临下的“礼遇”并不屑,并且让他内心更加自卑及痛苦)
24---28段:匿名信事件(日俄战争之后,在日本民族主义狂潮中作为弱国留学生受到巨大的屈辱)
30---31段:看电影事件(不仅受到屈辱,同时激起了内心的反思)
明确:以上三分之一的段落写“我”的心路历程以及“我”的生存困境及精神困境。
3、 问题探究:写“我”的心路历程对写藤野先生有何作用?
明确:(1)当时的“我”处于生存、精神困境之中,藤野先生的出现是对“我”孤寂心灵的巨大慰藉,他所作的事情普普通通,但他仅凭着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一个医学研究者对学术的热情、忠诚做他应该做的事,越是平常,越是不经意,就越珍贵。
(2)同时对比突显出藤野先生精神的可贵,藤野先生用他“为中国”、“为学术”的大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对“我”的关心是真诚的、博爱的。
4、 深入解读:阅读最后两段及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思考鲁迅先生写下这篇《藤野先生》的意义。
明确: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黑暗的现实对抗。藤野先生不仅仅是“我”处于困境中的慰藉者,他还使处于绝望黑洞中的“我”,看到了美好人性散发出的一线光明曙光。
5、 谈谈自己的收获:
(1)写作手法给我们的启示(学会在写人物时不仅关注到写作对象,同时关注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及内心感受,使文章变得更丰厚)
(2)人物精神给我们的启迪
6、 作业:写一位对自己成长产生影响的人

背景补充:
一、1926年三一八惨案(《朝花夕拾》里的散文正是此时写成)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二、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鲁迅留学日本观看幻灯片的背景)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