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
。
例1.如图,画出浮在水中的静止小球受浮力示意图;(引入:为何放入水槽中的苹果没有沉下去?)
思考: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出浸没在水中的小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方法一:
称重法
(学生分组实验)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例2.如图所示的是小宏同学在浮力探究实验中的两个情景.由此可知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
N.
(受力分析)
例2
例3
例3
.现有重为10N的小木块通过倒置的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拉力为5N,由此可知小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
N.
小结:
可用称重法求静止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析)。
方法二:
阿基米德原理法
(学生分组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公式:
例4
.请列出浸没在水中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
例5.体积为100cm3的铁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_____N,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如果将它浸没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g取10
N/kg,)(投影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例6.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复习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1)若选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2)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
(3)由图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4)由图操作可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为
cm3。(g=10N/kg)
三、能力提升
例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
思考: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投影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充分理解图像的信息)
例8.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正方体合金块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缓慢放水,此过程中合金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思考: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投影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充分理解图像的信息)
四、课堂练习
1、实验:她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接近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的重力是
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圆柱体的体积是
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
(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
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
。
2.小明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
(1)如图⑥所示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2)由图②、③、④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由图______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小明由图③、⑦所示实验,他就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结论.他的分析过程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总结:讨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密度为
g/cm3(g取10N/kg)
2.如图甲所示,正方体石料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缓慢下降,直至没入水中。图乙是钢丝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⑴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⑵石料的体积。
⑶石料浸没后钢丝绳拉力的功率。
3.如图是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学物理教师创新实验能力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潮州的黄杰华老师设计的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记录如下:
①如图20(a)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0.94N和G2=0.40N;
③如图20(b)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1.1N和G4=0.5N;
根据以上数据,取g=10N/㎏,ρ水=1.0×103㎏/m3,请计算:
(1)小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小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3)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
戴朝琪
《浮力》是初中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的章节,那么到底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主要帮助同学们复习浮力的概念以及求浮力的两种方法——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并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这节课上完以后,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反思。
一、如何强化受力分析在称重法求浮力中重要性?
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复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原理和公式表达,虽然强调了结合运动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有效掌握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但是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还是直接套公式,并未意识到受力分析的重要性,比如在解答例3这条题目时,仍有部分同学对受力模糊不清,乱用公式而出现错误。我想在后面的复习教学中,例如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特别是浮力秤模型的建立都是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解题的基本思路,所以唯有不断加强课堂上的纸笔训练,学生才能意识到受力分析在力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如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达并灵活运用?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达以及推导公式和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是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难点,特别是收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和获取图像上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我想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帮助同学们审题,并引导学生如何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的原理,才不会出现公式的错用、乱用,所以学生解题的规范、思维方向的正确建立是后期浮力复习的重点。
第27题图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