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彩。
3、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4、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
案】
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字词识记理解运用
字音
字形
造句
语言欣赏
摘句
评析
摘句
评析
感知
1、本文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记叙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质疑
疑难困惑
【教
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板书课题)
二、自学质疑
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
(1)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4)对于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5)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介绍作者:让学生进行介绍。
(出示幻灯片1)
2、识记生字:指名读幻灯片2的生字
(出示幻灯片2)
3、理解生词:指名学生说出下列生词的意思(出示幻灯片3)
4、分角色朗读
(二)、小结,表扬与激励(个人、小组各一至二个)
四、互动探究(出示幻灯片4-5)
(一)、解决学案中感知一栏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二)、教师归纳整合自学中小组未能解决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三)、老师预设问题
1、按故事情节课文该怎样分段?各部分的意思
2、文章一开始介绍了什么
3、本文的重点是写人。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
(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
(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呢?:
①抓特征。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②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③表现性格。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五、精讲点拨(出示幻灯片6)
同学们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还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解决:
(一)作者说,内山老板身上有一种"非日本"的东西,这"非日本"的东西是什么
(1936年,日军侵华,残酷屠杀中国人民,而内山能与中国人倾心交谈,不时发出充满友谊的笑声,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自然能从这笑声中体味到"非日本"的东西。)
(二)“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两句中,划线的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问,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三)认文章第二部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人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去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①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
(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总结拓展
1、教师小结: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却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吧。让同学猜猜你写的是谁?
七、作业:完成巩固练习
八、板书设计
二
《
一面
》
阿累
外貌描写
我去内山书店原因
视角(效果)
第一部分:事情的经过 我想买书有困难;
对面(仔细)
总体描绘特征
成我与鲁迅一面之缘
暗处(模糊)
长衫、烟嘴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近处(清楚)
面孔、寸发胡须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然后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巩固案】
一、字词文常积累
1.《一面》的作者是(
),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
)而写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显著
模糊 夹剪 踱 似的 窘相
摩挲 恣情 鞠躬 憎恶 虐待
3、比较下列各组字形,然后组词:
踱( )
窖( )
挲( )
恣( )
镀( )
窑( )
娑( )
咨( )
4、 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懊悔( ) 清晰( ) 踌躇( )
慈祥( ) 疑惑( ) 陡然(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己
镶嵌
憎恶
虐待
B.鞠躬尽瘁
赫然
徒然
踌躇
C.无比憎恶
窘相
磨挲
打眼
二、主题文意梳理
6、用连线法分别指出下列各种称呼含有什么样的感情。
①同志
A、仿效学习的楷模
②朋友
B、奋战不息的精神
③父亲
C、志同道合的关系
④师傅
D、亲密无间的友谊
7、选出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
C、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
D、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
8、选出破折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D、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
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文写的是一位电车工人回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B.本文所写的事情极其不平常,具有典型意义,大中见小,于细微处反映了鲁迅的伟大品格。
C.本文对鲁迅作了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工人的态度,实质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