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2)

文档属性

名称 改革开放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31 20: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课
改革开放
【教师寄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农村:
实行
,作用: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

开辟新路

城市:
1985年改革重点是

1992年,提出建立

经济特区:



,后来

对外开放


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发区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开放格局:

二、
合作探究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课堂小结
四、
达标测试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7.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8.材料分析
识图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填写字母)
(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
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
(填写字母)
(4)
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七、学后感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八、教后记:
第九课
改革开放
1、A
2、C
3、D
4、B
5、B
6、B
7、B
8、(1)A、深圳
B、
珠海
C、汕头
D、厦门
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A
(3)海南
(4)上海浦东开发区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