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矛盾分析、深化认识,比较分析、发现异同、归纳概括、结论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2.教学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的路在何方?
十八大会议要点: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那么在国共对峙期间,中国革命的路在何方
【讲授】南昌起义
解读“对峙”的含义及“对峙”的表现
【基础知识】让学生看课本第70页,概述: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4分)
(1)背景:(
由学生阅读课文、归纳:)
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2)经过
:
南昌首义成功、南下广东受挫、兵分两路转移。
通过展示南昌起义的进军的路线图,简单讲过。点出受挫后两路军进军的方向,为后面井冈山会师、根据地建设做铺垫
【请你诊断】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吗
学生争鸣:两种观点,最终证明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活动】土地革命
【基础知识】让学生看课本第70页,回答以下问题
1、八七会议为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依据是什么 (2分)
学生回答:开展土地革命
2、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道路发生的变化(2分)
学生回答:从进攻城市转向山区
3、说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及其影响(4分)
学生回答: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影响: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思考】南昌起义的失利,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但为何一再坚持这条路线呢 (2分)
材料展示:执着于城市是效仿俄国,中共不成熟
材料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版
问题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毛泽东进行了哪些探索
学生回答: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材料展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
图片:王五家分到了一亩二分田
《赣西刘士奇报告》中说: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图片:王五送儿子参军
以上材料表明,土地革命对民主革命产生怎样的作用
学生总结:是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革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图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思想内涵:中共领导(前提)武装斗争(形式)土地革命(中心)根据地建设(基地)
成功实践: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原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活动】遵义会议
【基础知识】阅读教材72页,完成以下任务
概述长征:原因、含义(2分)
学生回答: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指导
长征过程:开始、转折(遵义会议)、胜利(结合长征示意图)、意义(4分)
学生回答:开始:1934.10
胜利:1936年10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请你诊断】遵义会议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 (2分)
通过阅读遵义会议的内容,得知这次会议仅仅纠正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共在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
【知识总结】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两次失误,原因是什么 如何转危为安 (6分)
①20年代: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放弃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犯了“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纠正
②30年代:第五次反“围剿”,同敌人死打硬拼。
“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
遵义会议纠正
3、【多媒体动画演示】长征路线图和七律·长征(诗词)
【叙述】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四渡赤水(毛泽东高度灵活运动战的典——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展现了我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血染沙场的大无畏品质)——爬雪山、过草地(向世人昭示红军钢铁战士向大自然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勇气和信念)——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展示“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这样的评价:“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设计目的:图文并茂,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思考问题,感受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归纳讨论】中国人民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各阶层)(6分)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材料三: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字长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1957年毛泽东
材料四: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经过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答案要点: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以俄为师,“城市中心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
【讲授】小结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由于
“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讲授】板书
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革命武装)
吸取教训——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前进方向)
(1)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2)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秋收起义受挫——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土地革命:
核心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障
武装斗争: 军事保障
3. 长征(战略转移)
(1)红军长征的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3)长征的胜利及意义(共23张PPT)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路在何方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1、对抗;抗衡
2、相对而立
——
《辞海》
2008年修订版
是两个政党的对峙
是两支军队的对峙
是两块地区的对峙
是两个政权的对峙
概念解读:对峙
占领南昌城
南下
北伐(广州)
遇敌
损失惨重
湘南(朱德、陈毅)
海陆丰
(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计划)
(实际)
南昌起义的过程
返回
学习任务一(基础性)
阅读教材70页,概述: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4分)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吗?
(2分)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证明之。
是,因为建立了武装
不是,理由: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为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但是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而不是由中共独立领导。(历史纵横)
请你诊断
1、八七会议为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依据是什么?(2分)
2、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道路发生的变化(2分)
3、说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及其影响(4分)
学习任务二(基础性)
思考:南昌起义的失利,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但为何一再坚持这条路线呢?(2分)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道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版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毛泽东进行了哪些探索?
《赣西刘士奇报告》中说: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
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
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
个个喜形于色”。
◆王五送儿子参军
◆王五家分到了一亩二分田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
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
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
以上材料表明,土地革命对民主革命产生怎样的作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内涵
主要斗争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基地
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重要前提
成功原因
中国特殊国情
中共领导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任务(三)基础性
阅读教材72页,完成以下任务
1、概述长征:原因、含义(2分)
2、长征过程:开始、转折(遵义会议)、胜利(4分)(结合长征示意图)意义
遵义会议旧址
请你诊断
遵义会议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2分)
是
没有完全纠正
只是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思想上的“左”倾没有解决)
知识总结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两次失误,原因是什么?如何转危为安?(6分)
30年代:第五次反“围剿”,同敌人死打硬拼。
“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
八七会议纠正
遵义会议纠正
20年代: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放弃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犯了“右”倾错误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三军会师会宁1936.10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遵义
1935.1.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外国人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这样的评价:“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合作探究
中国人民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各阶层)(6分)
材料二: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了
辛亥革命的失败。
材料三: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1957年毛泽东
材料四: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经过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以俄为师,
“城市中心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适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
巩固练习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为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材料所示的变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巩固练习
C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武装起义
(走俄国城市暴动之路)
土地革命
(探索中国
革命之路)
土地革命:核心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障
武装斗争:军事保障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和实践
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南昌起义
打响第一枪
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后,找到正确路
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