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国两制”形成过程、内涵,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未来。
2.过程与方法:有效利用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评价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
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2.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思路分析: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2.学法:材料分析法、阅读法
3.课时:1课时
4.教具:教参、多媒体、图片
导入设计:以《香港回归》的视频导入新课
新课设计: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给中国
<3>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2>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3>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3、台湾问题的由来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4>1945年国民党叛逃台湾,台湾与大陆人为地分离
请思考: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否性质一样?
澳门
骗
殖民主义的产物(国家主权问题)
香港
抢
殖民主义的产物(国家主权问题)
台湾
留
内战遗留问题(中国内政问题)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过程: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b.
1981年,叶剑英谈话《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2、内涵:
a.“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
“一国”即一个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b.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祖国统一
c.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
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
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a、
1982年,中国政府作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b、1984年,中英签定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问题成功解决。
c、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顺利回归。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请思考:
1、这首诗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2、你从诗的后两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澳门回归:
问题探究一:
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先后收回香港、澳门?有何意义?
材料一: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材料二: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给中国…….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3.港、澳回归之原因
<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前提条件
<2>“一国两制”正确方针——关键因素
<3>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法律依据
<4>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
4、港澳回归的意义:
<1>对中国:标志着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对港澳: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对台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4>对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看图说史:
问题探究二:
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分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材料一:
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福建人民和台湾人民讲的都是闽南话、住的房子也是闽南式的,药材都是同样的药材。情同兄弟姐妹,血同源,根同宗,大家同日同月,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材料二:2009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有利因素:
两岸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文同种)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反分裂国家法》、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国际社会的支持
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本课小结:同学们,山水相隔必能统一,骨肉同胞终将团圆,我们的中华民族终将完全统一,终将是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更加的爱国、更加的爱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你们能做到吗?——好,我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到,还必须做到,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板书设计: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的过程
2、基本内容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
2、澳门的回归
3、港澳回归之原因
4、港澳回归之意义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关系史
2、有利因素
3、不利因素(共27张PPT)
台湾
香港
澳门
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思路分析】
历史篇
一、统一之源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860年的《北京条约》
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租期为99年。
香港地区
香港问题的形成
1842年
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澳门问题的形成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这是郭沫若为哪位历史人物写的挽联?这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历史贡献?
台湾问题的形成
骗
抢
留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否性质一样?
澳门
香港
台湾
殖民主义的产物(国家主权问题)
内战遗留问题(中国内政问题)
理论篇
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提出
二、“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1.过程: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b.
1981年,叶剑英谈话《关于台湾回归
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叶剑英
c.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a.“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
b.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c.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
d.“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
“一国”即一个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
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内涵:
实践篇
三、统一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过程:
a、
1982年,中国政府作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b、1984年,中英签定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问题成功解决。
c、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顺利回归。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请思考:
1、这首诗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2、你从诗的后两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澳门回归
<1>.过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家了!
澳督韦奇立在降旗仪式后,抱着葡萄牙国旗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先后收回香港、澳门?
有何意义?
问题探究一:
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
材料一: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材料二: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给中国…….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3.港、澳回归之原因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一国两制”正确方针
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前提条件
关键因素
法律依据
群众基础
4、港澳回归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
的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对中国
对港澳
对台湾
对世界
展望篇
四、统一之望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看图说史: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史实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万炮轰金门
习马会
胡连会
汪辜会谈
《告台湾同胞书》
分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问题探究二:
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
材料一:
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福建人民和台湾人民讲的都是闽南话、住的房子也是闽南式的,药材都是同样的药材。情同兄弟姐妹,血同源,根同宗,大家同日同月,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材料二:2009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材料四: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文同种)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反分裂国家法》、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国际社会的支持
【有利因素】
材料五:
自李登辉执政和陈水扁上台以来,鼓吹“与中国对抗”,甚至提出了在2006年搞“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并使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
材料六:几十年来,美对台军兽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当我军装备有所发展时,美国就会向台湾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来“保持平衡”。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军协同作战。
【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中共历任
领导人态度
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武力解放台湾
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但不放弃武力
胡锦涛的“四个决不”
对台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山水相隔必能统一,骨肉同胞终将团圆
独立
统一
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