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2、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3、理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外交突破的关键因素,认识外交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虑与博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开创外交新局面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中国的外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不得不提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西方媒体也对这位中国领导人时刻关注,他曾经六登《时代》周刊封面,今天我们截取其中三幅来分析《时代》对周恩来的解读透视着一种美国怎样的对华信息。(展示三幅图片:幻灯片2)
①1951年:《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一行小字写着“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为什么说是“美国的敌人” 美国仇视中国。“中国”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政府 台湾当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了。
②1954年:《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这期杂志出版时正值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会议,由此可见美国杂志散布“中国威胁论”。
③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由四幅图构成,分别是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面;尼克松夫妇登长城以及观看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四幅图片巧妙分开的是一个汉字“友”。
从这三幅图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趋势 从敌对到缓和。
过渡: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还取得了哪些突破呢
【讲授】开创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乔的笑(幻灯片3)
图片中仰天大笑的主人公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乔于1971年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就座中国席位时发出潇洒的笑声,西方媒体称之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为什么会如此开怀大笑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具有戏剧性的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投票表决,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时,中国没有代表在场,这看似偶然的背后有怎样的历史必然呢
展示材料: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第26届联大的投票,128票总票数中有76票赞成票,其中包括英、法、荷兰等国,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而接下来的美国对华政策又将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展示图片:尼克松、周恩来跨洋握手(幻灯片5)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周恩来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讲述细节:尼克松在走下梯级时,很早就将手伸出来向周恩来走去。原因在于尼克松认为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美国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周恩来深受侮辱。
这一细节说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展示材料:尼克松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是一个彻底的反共人物,这样一个极端反共的人物,为什么在1972年会从大洋彼岸伸出双手,主动改善与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讨论)
美国:①美苏争霸的需要;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中国:①对付苏联威胁;②改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间接表达意愿,投石问路。(幻灯片7、8)
民间交往:乒乓外交。(幻灯片9)
官方交往:基辛格秘密访华。(幻灯片10)
最高层交往: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
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到中美建交历时将近7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障碍时什么 台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展示材料:1、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2、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分析两则声明的异同点
相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同: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过渡:中美关系正常化,引发西方各国纷纷同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日本。
3、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图片:毛泽东与田中角荣握手(幻灯片13)
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在这个声明中,你觉得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你感觉日本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是有诚意的 台湾问题和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展示《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幻灯片14)要求日本直面侵华历史,并不是为了加剧两个民族的仇恨,而是为了将来友谊和合作。
来而不往非礼也,展示图片邓小平先后访问日本、美国(幻灯片15、16)。描述细节: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接过西部牛仔帽,并高兴地戴到头上,西方媒体称“红色中国是开放的”,表明中国可以接受美国文化,同样中国也向世界敞开怀抱。
过渡:随着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幻灯片17),中国外交也将迎来一个更大的舞台。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依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3、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幻灯片19、20)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幻灯片21、22:亚太经合组织)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幻灯片23:上海合作组织)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中国无论是行使联合国的权利或义务,还是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同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反恐等领域的合作,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履行大国的责任与使命。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乔的笑(幻灯片3)
图片中仰天大笑的主人公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乔于1971年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就座中国席位时发出潇洒的笑声,西方媒体称之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为什么会如此开怀大笑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具有戏剧性的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投票表决,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时,中国没有代表在场,这看似偶然的背后有怎样的历史必然呢
展示材料: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第26届联大的投票,128票总票数中有76票赞成票,其中包括英、法、荷兰等国,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而接下来的美国对华政策又将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展示图片:尼克松、周恩来跨洋握手(幻灯片5)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周恩来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讲述细节:尼克松在走下梯级时,很早就将手伸出来向周恩来走去。原因在于尼克松认为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美国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周恩来深受侮辱。
这一细节说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展示材料:尼克松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是一个彻底的反共人物,这样一个极端反共的人物,为什么在1972年会从大洋彼岸伸出双手,主动改善与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讨论)
美国:①美苏争霸的需要;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中国:①对付苏联威胁;②改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间接表达意愿,投石问路。(幻灯片7、8)
民间交往:乒乓外交。(幻灯片9)
官方交往:基辛格秘密访华。(幻灯片10)
最高层交往: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
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到中美建交历时将近7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障碍时什么 台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展示材料:1、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2、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分析两则声明的异同点
相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同: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过渡:中美关系正常化,引发西方各国纷纷同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日本。
3、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图片:毛泽东与田中角荣握手(幻灯片13)
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在这个声明中,你觉得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你感觉日本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是有诚意的 台湾问题和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展示《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幻灯片14)要求日本直面侵华历史,并不是为了加剧两个民族的仇恨,而是为了将来友谊和合作。
来而不往非礼也,展示图片邓小平先后访问日本、美国(幻灯片15、16)。描述细节: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接过西部牛仔帽,并高兴地戴到头上,西方媒体称“红色中国是开放的”,表明中国可以接受美国文化,同样中国也向世界敞开怀抱。
过渡:随着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幻灯片17),中国外交也将迎来一个更大的舞台。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依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3、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幻灯片19、20)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幻灯片21、22:亚太经合组织)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幻灯片23:上海合作组织)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中国无论是行使联合国的权利或义务,还是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同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反恐等领域的合作,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履行大国的责任与使命。
单元小结: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面对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面对来自美苏的两面夹击,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往来;70年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改善中美、中日的关系,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全方位”,更高层次的“与世界共舞”。伴随着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及时代潮流的变化,新中国外交一直在与时俱进,演绎着“变”与“不变”的哲学,新中国外交“不变的旋律”就是在独立中求自主,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开放中求共赢。(共27张PPT)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951年
1954年
1972年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历史的瞬间——乔的笑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
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历史的瞬间——尼克松访华(1972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尼克松1952——1960年当了艾森豪威尔的两任副总统,当时以反共著称。毛泽东1972年会见尼克松时曾说:“我是
世界上头号共产党人,而你是世界上头号反共分子,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1974年因水门事件下台后,过着隐退生活,著有《1999不战而胜》等文章,强烈鼓吹“和平演变”,主张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那么,这样一个极端反共的人物,为什么在1972年会从大洋彼岸伸出双手,主动改善与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呢?
美国:
美苏争霸的需要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中国:
对付苏联威胁
改善国际地位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间接表达意愿,投石问路。
1970年9月27日,
尼克松接见美国《时代》
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
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
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
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间接表达意愿,投石问路。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庄则栋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2、民间交往:乒乓外交。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
3、官方交往: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间接表达意愿,投石问路。
2、民间交往:乒乓外交。
3、官方交往:基辛格秘密访华。
4、最高层交往,重大突破:1972年,尼克松访华。
5、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相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同: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
历史的瞬间——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
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应日本政府的邀请,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抵达东京,在机场,邓小平受到热情隆重的欢迎。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
2、依据:
3、成就: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改革开放后,全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出征
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
在黎巴嫩执行任务
在刚果(金)维和
2001年10月2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后,在上海国际新闻中心合影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
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互信求安全
互利求合作
60年代
恶化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两只拳头回击”
改善
“一大片”
70年代
突
破
和
转
机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推动
建交热潮
80年代
调
整
多边外交
50年代
基础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一边倒
同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练一练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一环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基辛格秘密访华
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B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
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
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
C
高考例析
(2009年高考江苏卷)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