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2 18:50:43

文档简介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统一大业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它叫做《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描述的是富春江两岸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将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的淋漓尽致。因而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幸的是这幅画后来遭火焚,断为两段,被分别藏于海峡两岸。可惜一幅千古名画却因为祖国未能统一而不能最终复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乡愁》一诗一个字贯穿全诗,哪个字 “愁”。为什么而愁呢 由对亲人想见但不得见而愁,升华到对祖国母亲想见而不得见而愁。寄托着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渴望祖国统一的深深企盼。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几乎统一了全中国,只有哪些地方没有统一呢 为什么没有统一 怎样才能实现统一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讲授】祖国统一大业
一、统一之由:【板书】
香港问题由来:大家都知道香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这些地方是如何脱离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呢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租新界99年。香港被英国割占,它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所以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
澳门问题:你知道澳门是被谁占据吗 答:葡萄牙。对比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一致 一样,都是列强侵略导致的,所以澳门问题实质也是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这是哪里 台湾。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统治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但是近代以来却两度离开了祖国的怀抱。第一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第二次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被迫退居台湾。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是否一致呢 不一样。港澳问题属于列强侵略导致的;而台湾却是国家内部政权斗争的结果,其实质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我们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但是港澳台同胞却对统一有一点后顾之忧。大家都知道英国、葡萄牙和台湾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大陆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港澳台回归,将面临社会制度的变化,必然会对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既实现祖国统一又不不影响港澳台的经济发展呢 “一国两制”。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板书】
1、提出背景【板书】
看图思考,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大陆和台湾处于什么关系 新中国说坚决解放台湾,蒋介石说一定要反攻大陆。所以两岸处于隔绝敌对状态。新中国准备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武力解决。可是解决了没有 为什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再加上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对新中国解放台湾进行阻挠,台湾问题因此被搁置。但是新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保持不变。并对国民党控制下的金门岛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炮轰。一直到1979年。
2、提出过程:【板书】
阅读102页课文,了解“一国两制”提出过程:
①、为什么说新中国炮轰金门一直持续到1979年 因为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手段解放台湾问题。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一个问题。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由武力解放到和平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首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武力解决只能加深两岸人民的仇恨,不利于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其次这一时期国共第一任领导人先后去世,中美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内外阻碍因素减轻,也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可能。
②、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的讲话,建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他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特殊权利。享有哪些权利呢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这些内容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一国两制”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国两制”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从“一国两制”提出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为了解决哪里提出的 台湾。到底什么是“一国两制”呢
3、“一国两制”内涵:【板书】
“一国两制”可分解为一国和两制两个层面。其中一国是前提。即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两制指大陆和港澳台分别实行不同的制度。其中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现资本主义制度。从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它的首次实践却是在香港问题上。
三、统一之路:港澳回归【板书】
【图说历史】:
图一:这位金发碧眼、气质高贵的女士是谁呢 她的身份是什么呢
图二:撒切尔夫人刚结束一场演讲,周围的男士们纷纷投来赞扬、钦佩的目光;
图三:诸多男士如众星拱月般围绕在她的身旁;
通过观察,如果让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撒切尔夫人,你会用哪个词 强势!干练!女强人。
作为英国首相,在外交上她以强硬著称。因而被誉为“铁娘子”。1982年,撒切尔夫人出访中国,就香港问题展开了谈判。结果如何 她是否能再一次施展强硬手段呢 观看一则视频。
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终于遭遇了滑铁卢,并且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两年之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结合视频大家认为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有哪些呢
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政策保障
——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人民渴望回归
港澳回归不仅使祖国统一之路又向前迈出一大步,而且“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板书】
1、暖流【板书】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没有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几十年来,台湾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海峡两岸却刮过一股股暖流,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2、
1979年,大陆对待台湾态度发生转变,由武力到和平手段;
面对大陆抛来的橄榄枝,台湾并未立即回应。8年后,迫于形势才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传统观念讲究落叶归根。不管身在何方,根永远都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海基会和海协会民间团体成立并进行经济、政治对话。
从民间个人的探亲到民间团体的交流;从经济文化交流到政治对话,说明还想两岸交流范围在不断扩大,领域在不断扩展、程度在不断加深。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上一次国共领导人亲密接触还是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所以这是六十年后的再一次握手,是跨越时间、空间的握手。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往日的恩怨在祖国统一的民族大义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面巩固深化了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了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的信心,两岸领导人站在民族和历史的高度,共同发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呼声,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习马会开辟了两岸关系的新前景,必将对两岸关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一些势力也在千方百计阻挠台湾回归祖国,它们违背了统一的历史趋势,是一股逆流。
3、逆流【板书】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多次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

日本宣称台湾不仅仅是美国问题也是日本问题
这段材料表明哪些势力在阻挠台湾回归祖国 (国际反华势力)

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
这段材料表明哪些势力在阻挠台湾回归祖国 (台独分子)
4、你认为海峡两岸未来关系会怎样 为什么
必然走向统一
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综合国力:中国国力及国际地位提升。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及港澳成功范例。
人民往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我们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台湾的回归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好几代人的努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最后,再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结束本课教学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
你来这头,我去那头(共23张PPT)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藏于
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

愁——余光中(台湾)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澳门
香港
台湾
第22课
一、统一之由
四、统一之望
二、统一之策
三、统一之路
(图为50-70年代的宣传画)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此后台湾和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1、背景:
武力解放台湾
炮击金门前的准备
毛泽东准备炮击金门
蒋介石晚年在金门遥望大陆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2、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3、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一国两制”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过程: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3、内涵:
4、意义:______、______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主体
补充
图说历史
三、统一之路:港、澳回归
根本原因
——
政策保障
——
群众基础
——
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回归?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人民渴望回归
三、统一之路:港、澳回归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A、新中国成立后——
B、1979年以后——
武力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2.
海峡两岸关系的暖流
2008年
2005年
达成
“九二共识”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民间团体成立并进行经济、政治对话
1990年
台湾迫于形势,允许探亲、经济文化交流
1987年
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1979年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份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
访问祖国大陆
两岸实现“三通”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08年后
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武装
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多次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
日本宣称台湾不仅仅是美国问题也是日本问题
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
3.
海峡两岸关系的逆流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台独分子的干扰
4.你认为海峡两岸未来关系会怎样?为什么?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综合国力:中国国力及国际地位提升。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及港澳成功范例。
人民往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
你来这头,我去那头。
台湾同胞在大陆祭扫祖坟
台湾同胞和亲人团聚
台湾同胞登上长城,高呼“回家了”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一、统一之由:香港问题由来
实质:
_____问题
九龙
1860《北京条约》
主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半岛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1851年,占领凼(dang)仔岛
1864年,占领路环岛
一、统一之由:澳门问题由来
实质:主权问题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
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
一、统一之由:台湾问题由来
实质:中国内政问题
  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
(一)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二)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
(三)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四)国家统一后,“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特别行政区特殊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