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散式教学,通过材料、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
3.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
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66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时隔53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不同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呢
讲授新课:
以戈尔巴乔夫与柏林墙为背景的2007年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广告图片导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情境。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设问』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
(1)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这一组“10”反映了东欧演变的剧烈程度和呈现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苏联解体:
冷战期间,东欧国家是苏联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桥头堡”,随着东欧剧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仅仅两年之后,苏联的历史也很快画上了句号。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人欢度圣诞的时刻,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飘然而下,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它的最后一天,从此成为历史。
『设问』2、东欧剧变是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3、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苏联会解体
探究问题一:分析材料,探析一下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一: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实行多党制。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
材料二: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1975年后,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材料三:它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忽视市场规律……片面发展重工业;违背民主和法制……权力高度集中。
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材料四: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 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误区警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表明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
——【美】大卫·科茨
以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重力失衡的动态演示图导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历史情境。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设问』1、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探究问题二:世界“超级巨星”选拔赛
步骤一: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开展合作学习。
步骤二:列举所代表的国家在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个国际大环境下采取的应对措施(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对该国的影响)。
步骤三:在教师的主持下评价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状况。
泰微课视频总结学习成果
参考答案:
美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具体表现为1998年发动伊拉克战争,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后来又相继发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
欧盟:两极格局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由过去的经济联合体过渡到政治经济联合体;1999年,欧元启动,进一步加强了欧洲的内部合作;欧洲军事、国际地位的提高,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经济上,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奉行不结盟政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多次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小结:回顾新课导入的问题,各国态度的变化根源反映了世界形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五大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制衡。
『设问』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原因
我们了解了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情况,上述力量能够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从眼下来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对国际事务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这种政治格局我们称之为
“一超多强”。
『误区警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下的世界形势
1、“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有哪些
⑴“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⑵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⑶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3、表现(幻灯片配乐展示):
科索沃危机、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历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我们立足现在:和平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局面显现。
我们展望未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希望同学们能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争取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共50张PPT)
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
66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时隔53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不同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法国
日本
苏联
(俄罗斯)
中国
抗美援朝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支持中朝作战
法国总统希拉克
法国:“强烈谴责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日本:“对美国的行动表示理解,但日本不直接参与战争。”
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动荡。”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中国:“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方向。”
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
66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时隔53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不同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法国
日本
苏联
(俄罗斯)
中国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支持中朝作战
强烈谴责
不直接参与
立即停止战争
政治解决
第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07年某国际知名品牌秋冬季推广活动的广告
27年的情绪在1989年11月9日这天爆发……
东欧剧变
1989年剧变
1989年通过
暴力发生剧变
1990年剧变
1993年分裂
1990年剧变
1991年剧变
1990年剧变
并一分为五
1990年3月剧变
1990年10月合并
1990年剧变
苏联解体
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
含义(实质):
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材料1】苏联解体的现实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请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
提倡所谓“民主化”和
“公开性”,
实行多党制。背离了社会
主义方向,
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
位。
探究1
【材料2】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1975年后,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材料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它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忽视市场规律……片面发展重工业;违背民主和法制……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4】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赤色黎明
未来的某一天,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不能自拔,中国军队以“修补美国经济”及“我们是来帮忙”的名义入侵美国,最终被一群美国青少年打败。由于整部影片充满“杀死中国人”的对白以及各种丑化中国形象的镜头,很多华人感到非常气愤。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
——【美】大卫·科茨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活动探究:
世界“超级巨星”选拔赛
步骤一: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开展合作学习。
步骤二:列举所代表的国家在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个国际大环境下采取的应对措施(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对该国的影响)。
步骤三:在教师的主持下评价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状况。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经济实力以恒定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地缘位置的优势为基础,国土辽阔,人口总数大而密度低,加上美国率先进入信息时代,由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形成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集约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军费是其北约盟国军费总和的近两倍、俄罗斯军费的三倍、中国军费的十几倍。美军总兵力保持在144.5万人的规模。
美国小组
1、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
2、表现:1998年发动伊拉克战争,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后来又相继发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小组
提问:美国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的?表现有哪些?
欧盟小组
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欧洲理事会主席为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为巴罗佐。
近几年来,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成为危及欧盟经济复苏的头号杀手。
两极格局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由过去的经济联合体过渡到政治经济联合体;
1999年,欧元启动,进一步加强了欧洲的内部合作;
欧洲军事、国际地位的提高,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盟小组
提问:欧盟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的?
日本小组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2008年日本的GDP总量达4.8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约占亚洲的50%。人均GDP是中国的10多倍。
海湾战争时,日为美支付3130亿美元费用,联合国中日本不是常任理事国,却承担联合国预算15.6%之多,接近中法英俄四国总和.
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提问:日本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的?
日本小组
俄罗斯小组
在“唯有自救”的呼声下,俄罗斯于1993年实行全方位外交,
努力恢复大国地位。
普京上台后,果断应对车臣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依托能源和军工优势,带领俄罗斯走出低谷。
俄罗斯资源丰富,幅员辽阔,科技实力雄厚,至今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提问:俄罗斯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的?
俄罗斯小组
中国小组
改革开放,今非昔比;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上绝大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保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贡献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中国是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经济上,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政治上,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奉行不结盟政策,连续多次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提问:中国是如何应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的?
中国小组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
66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时隔53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不同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法国
日本
苏联
(俄罗斯)
中国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支持中朝作战
强烈谴责
不直接参与
立即停止战争
政治解决
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五大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制衡。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当今世界的形势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哈哈!我是最强大的,世界是我的!我是世界的霸主!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科索沃战争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78天
南联盟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乘船躲避的人们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
记者邵云环
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排队领取食品的科索沃难民
在科索沃阿吉姆-沙拉难民的悲惨命运。一个孩子被他的祖母小心的递到铁丝网的另一面,全家人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后,重新团聚,而他们中间却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丝网。
一名阿尔巴尼亚妇女与儿子一起参加在科索沃战争中遇难丈夫的葬礼。
五角大楼被撞之后
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2001年阿富汗战争:
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基地组织基本被消灭。
战争带给人们的……
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萨达姆
黄昏时刻正在巡逻的士兵突然碰见了坐在轿车里旅行经过的哈桑一家,士兵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自杀式汽车炸弹,就开火了。萨玛和其他五个孩子因为坐在后面逃过一劫。
美国士兵从阿富汗战场回国,与已经6个月的女儿第一次见面。
卡扎菲
利比亚战争:2011年利比亚内战转变为多国联军的干预。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
一名从利比亚班加西港口撤离的孩子在一辆大巴上张望窗外。
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起,至今,叙利亚内战已经造成了逾30万人死亡,1060万受伤者流离失所。这样的伤亡数字超过了叙利亚总人口半数。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遇难伏尸海滩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