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许多人赞颂黄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__王之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王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__李白.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__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王之涣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
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
!
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作者光未然简介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谱曲者冼星海简介: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本课为第二章《黄河颂》
朗读课文
生字生词
1.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宛转(
)气魄(
)
巅峰(
)
狂澜(
)
2.
词语解释
哺育——
气魄——
.
狂澜——
pài
bǔ
píng
zhuǎn
pò
diān
lán
①喂养。②比喻培养。
①魄力。②气势。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
的局势或猛烈...
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气势
朗读指导:
1、感情处理: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要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2、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重音、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3、朗颂词与歌词之间停顿较长,以示区别。
4、“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
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
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感知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能对题目提出你的疑问吗?
(2)朗诵词部分体现出黄河哪些特点?
(3)你能找出歌词中有哪些明显的标志吗?
这样有什么好处?
(4)诗歌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5)你从诗歌中学到了什么?
(1)你能对题目提出你的疑
问吗?
(2)朗诵词部分体现出黄河哪些特点?
黄河颂
颂黄河
英雄的气魄
伟大而又坚强
特点:
(3)你能找出歌词中有哪些明显
的标志吗?
这样有什么好处?
(4)诗歌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精讲点拨
朗诵词:
1
作者开宗明义点明了什么?
2
我们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歌词:
1、“望黄河滚滚”
的“望”字统领哪几句?哪是近镜头特定?哪是全景式的总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黄河的流向。
2
、第2节中是怎样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的?
精讲点拨
七八组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一二组读:”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
三四组读:“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五六组读:”啊,黄河……发扬滋长."
探究活动
1.学了此诗,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什么形象呢
2用横线画出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语句,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用这种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英雄气魄
水枯沟壑
开始沙漠化
完全沙漠化
保
卫
黄
河
水利工程
植树造林
植被防沙
建设水库
课堂作业
1
抄写字词。
2填空:
(1)《黄河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中全诗的主体部分。
(2)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课堂作业
学了本诗,你能描绘出诗中的形象吗?
欣赏黄河颂歌词5《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
)气魄(
)
巅(
)狂澜(
)
词语解释
气魄
狂澜
哺育
三、整体感知
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
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课文小结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和俗语?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关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不死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6.九曲黄河十八湾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馈】
黄河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歌词——主体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5《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 (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黄河颂》专项练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泻( ) 澎湃( ) 哺育( ) 构筑( )
zhuó( ) 流山diān( ) 气pò( ) 狂lán( )
二、黄河颂是著名诗人________为配合音乐家_________创作的大型名族交响乐______________而写的组诗中的第二部。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3.“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5.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一、略 二、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三、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2、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3、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4、比成摇篮是因为黄河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成屏障,侧重葱黄核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5、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黄河颂》
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课
年级
七
设计人
课题
黄
河
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2.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活动
学习导航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黄河奔
( http: / / www.21cnjy.com )涌不息的图片,并深情导入:同学们,这里是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造就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特殊的年代,它又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保护我们伟大的民族而奔赴战场,今天就让我们和著名诗人光未然一起大声赞美黄河吧!二、整体感知
1.感知背景: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无数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2.生自主学习:(1)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为加点字注音,为注音生字写词:山巅(
)
哺(
)育
péng
(
)湃
狂lán(
)
发源(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屏zhàng(
)
浊(
)流
zī(
)
长
气pò(
)
pī(
)成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3.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师指导过程中有范读。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4.感知品析作评点(一)自主质疑或赏析(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质疑可赏析,不强求,只要表达出主观阅读感受即可):
(二)合作探究: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主题归纳:生谈对主题的理解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三总结:生谈学习本文感受: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四、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不限。五、作业: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图片内容随着导入语的变化,教师的感情充满深情,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师介绍本文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展示黄河图片,给学生心灵的触动,为朗读烘托气氛。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气势,读出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思考交流。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阅读后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师适当点评引导
教学反思:上课时,我用大屏幕播放黄河的视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感受黄河伟大的气魄,接着介绍背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歌。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我让大家研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调和节奏,重点研讨三个“啊,黄河”部分,区分这三个部分的感情基调和语调,读出语气,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三个“啊,黄河!”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采取的方式是个别读,两两对读,分组读,齐读等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诗人保卫黄河的雄心。在描写黄河的部分,我让学生在赏析时抓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词,“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与全体学生对读,体会黄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气势。最后,我让同学们来个小组朗读比赛,以不同形式配乐朗诵这首歌词,感情得到升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
黄河气势黄河颂
养育了中华民族
颂
黄河精神
护卫着中华大地
激励了中华儿女表现手法:(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通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涵
5、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找出下列读音或字形错误的红字: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狂澜:
山巅:
哺育:
滋长:
大波浪
山顶
喂养
生长
解释红字
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下面请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主、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4、朗读“序曲”和“尾声”,品味诗文内涵。
5、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两部分
绘黄河
颂黄河
颂黄河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
7、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三方面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象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你千万条铁的臂膀
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共20张PPT)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
5 黄河颂
光未然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请同学们仔细听范读,注意朗读方法:
1、用普通话朗读。
2、读准字音,断句正确流畅。
3、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处要注意感情的渲泻。
4、控制节奏,语速不要太快。
看一看,这一课的生字词你掌握了吗?
巅( ) 澎湃( )
狂澜( ) 哺育( )
屏障( ) 九曲连环( )
给红色的字注上拼音,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你做对了几个?
diān
péngpài
lán
bǔ
zhàng
qū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注:文中的粗体字需要重读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关键是其中的“ ”字。
颂
2、这首诗的一、三节很明显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齐读这两段文字并思考答案。
第一节重点落在“ ”上。
第三节重点落在“ ”上。
黄河
中华儿女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总领全文,应该是哪个字?
统领全文的是“ ”字。
望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句话将内容划分为 个层次。
四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黄河景色
历史贡献
地理优势
学习黄河
“啊!黄河!”反复出现,将歌词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黄河优美的自然景色,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它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注意刻画黄河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学完了课文,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吧!
黄河 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
黄河精神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
——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
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诗人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认读生词
哺育
屏障
气魄
一泻万丈
bǔ
píng
pò
xiè
词语解释:
气魄:气势。
坚强:意志坚定,不动摇。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朗读课文
(听范文朗读,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并加以思考)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颂”;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伟大坚强)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到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从“望黄河滚滚”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推选成员汇报。)
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运用的修辞是反复,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以及文章的气势,更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地热爱与赞颂。)
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大家竞谈,学习黄河
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黄河心声!(个人抢答赛。)
声图并茂,点燃激情
聆听歌曲,再次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3、自主学唱《黄河颂》歌曲。
4、小组之间进行朗诵比赛。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作业。)(共27张PPT)
冼星海作曲
光未然作词
欣赏黄河
考考你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的基本走向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
欣赏黄河
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lán
péng
pài
pò
diān
bǔ
zhuó
zhàng
整体感知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赏析
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望”统领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三方面进行赞颂
A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B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C
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3、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4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语言品析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检测小结
1、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手法
2、“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民族精神”指?
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主体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颂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尾声: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
黄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