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一
教学目标
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二、交流
痛苦与快乐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来分担,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三、导入:
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梁启超
四、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五、朗读课文
①注音:
契(
)约
揽(
)
悲天悯人(
)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lǎn
qì
mǐn
六、师生探究
读完后告诉老师: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
5
)(1—
2
)
(3—
4
)(分--总
)
七、小组合作
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到底什么叫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逐层分析
首先看最苦的部分(即1、2自然段)
①
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
②
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③
a、为什么说贫困不苦?b
、为什么说失意不苦?
C、为什么老、死也不算最苦
呢?
④
看第二自然段:作者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不是]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
负责任
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
人生没有苦痛
则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重的了。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
未了责任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
①
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②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畏不可言喻。]
③
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作者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最苦的事
尽了责任
未尽责任
最乐的事
勇担责任,快乐无限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中心论点
发出呼吁
八、拓展训练:
每天,我们的校长和值周老师都站在校门口护送同学们,这是他们把关爱同学的安全当成了一种责任。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所以说“责任是……”说一说
九、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共18张PPT)
最苦与最乐
第
一
课
时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1.本文作者:梁启超
2.本文选自:
《饮冰室全集》。
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4.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边听录音,边完成下列练习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⒉根据朗读,填空:
①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②
什么事最快乐呢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
②悲天悯人
③如释重负
④无入而不自得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
qì
②
lǎn
③
mǐn
⒉知足、安分、达观、责任
⒊
①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
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①不得志
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
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
自在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总结归纳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⒍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⒐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⒌“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或“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
人生最大快乐。
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⒏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
⒐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
痛苦。
(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
避责任。(结论)(共40张PPT)
1.本文作者:梁启超
2.本文选自:
《饮冰室全集》。
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曾参与“戊戌变法”,广东新会人。
4.梁启超文风:流畅、
犀利、凝炼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⒉填空:
①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
qì
②
lǎn
③
mǐn
⒉知足、安分、
达观、责任
⒊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②
什么事最快乐呢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⒊
①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的第一件乐事。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
②悲天悯人
③如释重负
④无入而不自得
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
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
奋斗到死为止。
1.
填空: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2.认真讨论,理清本文结构。
整体感知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能逃避责任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2.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讨论填写: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中心论点: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报道:①央视记者采访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时,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你说我说
?
1. 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作业园地
2.写小作文: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说出文中何处是举例论证,何处是道理论证。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举例论证)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第三段。
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紧接着第2自然段指出“最苦”
“最乐”的具体内涵,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课文第3、4段的赏析。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有:“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第2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知识归纳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⑶文中画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⑸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参
考
答
案
⑴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
责任
⑵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
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
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说句心里话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
来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是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
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
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那个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家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家
课文第3、4段的赏析。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有:“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第2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紧接着第2自然段指出“最苦”
“最乐”的具体内涵,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知识归纳
⒑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⒒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⑶文中画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⑸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参
考
答
案
⑴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
责任
⑵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
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
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
俗语、谚语。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⒖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
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⒖阅读《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完成第⑴—⑺题。
⑴①
ài,②
liè。
⑵大力宏扬奋斗精神。
⑶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⑸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⑹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国家人民的肯定和尊重。
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合理,句式相仿就可。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二)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三)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约2分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插入录音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8分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7分钟。
)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qì
lǎn
mǐn
⒉根据朗读,填空:
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知足、安分、达观、责任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
什么事最快乐呢 (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⒋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
②悲天悯人
③如释重负
④无入而不自得
①不得志
②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理解(设计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插入画面)。(约23分钟)
(当场明确目标,先给10分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给5分钟进行学生讨论,接下来教师再用8分钟进行讲解。)
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本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如:“古语说得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又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再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此外还有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
⒐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示:留意表明文意过渡、转折的标志性词语或语句,如“翻过来看”、“然则”等。
明确: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五、课外作业,根据下列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作答:
(第二课时,课堂上讲评归纳)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c、曾子:任重而道远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
第二课时
一、对课文重点语段的赏析。(约15分钟)
(①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第3、4段,约5分钟;②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③教师加以分析讲述,约4分钟;④再放幻灯片,约3分钟。)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第二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的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中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
“最乐”的具体内涵,从而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二、知识归纳和复习、练习。(约20分钟)
(10、11题教师先归纳后,放幻灯片,约4分钟)
⒑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⒒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⒓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本题教师先放幻灯片,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约7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基本完成后,再放幻灯片,参考答案,教师需就学生较困惑的问题进行引导约4分钟)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划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参考答案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迁移。(约15分钟)
(第一课时后,可先作为作业形式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相关材料,此时进行交流,幻灯的内容作为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c、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
①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 ②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 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得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四、课外作业
(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找时间或下一课时进行讲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⑴—⑺题。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答案很清楚。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是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是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选文有改动)
⑴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②恶劣(
)
⑵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⑷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⑸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⑹文章第③段中“丰厚的回报”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想,简要回答。
⑺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⑴①
ài,②
liè。
⑵大力宏扬奋斗精神。
⑶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⑸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⑹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国家人民的肯定和尊重。
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合理,句式相仿即可。(共15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康有为在上海的寓所之一
定居上海之初,康有为投资了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获利颇丰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
逃避责任”。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
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③小结:
本文的论题:
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
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
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
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
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句型练习——仿写: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
人若能知足,
虽贫不苦。
_________若能_______,
虽————。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
b、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
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7)作业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共16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州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95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费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著作《饮冰室合集》。
注音
契(
)约
悲天悯(
)人
揽(
)
qi
è
mǐn
lǎn
解释词语
莫若
达观
契约
如释重负
任重道远
仁人志士
悲天悯人
无入而不自得
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一(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论述“人生当于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排比。作者用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贫、失意、老、死这些人们关注的事不是人生最苦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的答案?
因为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这时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是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给第一自然段分层,归纳层意?
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给第二自然段分层,归纳层意?
你对“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一句如何理解的?
说明作者把“负责任”当成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它像千斤重担在肩头,使自己痛苦,使自己良心过不去。表现了作者对人、对国家极度的责任感。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第1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一自然段是主论,提出作者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第二自然段是辅论,进一步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1。“翻过来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度作用。有第一部分的“苦”过度到第二部分的“乐”
2、支撑“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观点的句子是哪个?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道出了苦和乐的关系。
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苦与乐的呢?
作者认为:“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德,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就说明快乐和责任是分不开的,快乐是建立在责任之上。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论:引用了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
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对比论证“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有利的证明了本段的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一部分论述了什么?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中心论点
再见!(共10张PPT)
最苦与最乐
作者:梁启超
第
二
课
时
课文第3、4段的赏析。
一般说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有:“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这两个自然段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论述我们“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第一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第2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严密。
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当道理论据,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紧接着第2自然段指出“最苦”
“最乐”的具体内涵,与题目构成一一呼应,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且进一步指出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相反”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知识归纳
⒑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⒒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证严密可谓本文的一大特色,足见议论文写作中,理清思路周全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⑶文中画横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⑸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参
考
答
案
⑴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
责任
⑵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
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
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⒔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
俗语、谚语。
⒕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⒖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
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⒖阅读《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完成第⑴—⑺题。
⑴①
ài,②
liè。
⑵大力宏扬奋斗精神。
⑶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⑸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⑹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国家人民的肯定和尊重。
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合理,句式相仿就可。(共22张PPT)
梁启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本文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①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qì
lǎn
mǐn
注音
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填空:
①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
知足
安分
达观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正)
(反)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原因
{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
什么事最快乐呢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不得志
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失意
悲天悯人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模仿T型台
现在的学生有五种类型:
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全扔掉。
被动型:—————————————————机械行:全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按部就班的朝一个方向努力。
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得很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自主型:拥有进取型学生的特征,还有自主,自由,扎实,坚韧,快乐,激情,想象力,享受学习,有独立意志,强烈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
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舆论的压力下才能取得进步。
思考问题
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⒐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
一种未了的责任。”
或
“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
人生最大快乐。
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⒏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