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必修I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2-1物质的分类一、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含氧酸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H2SO4HClHNO3H2SO3 2、树状分类法物质 纯净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酸 碱盐 氧化物 单质 混合物 稀有气体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CO2 CaO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①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来分分散质分散剂气液固气液固②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剂为液态),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分散系(液态分散剂)溶液(<1nm)
胶体(介于1-100nm)浊液(>100nm)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三、胶体2.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的构成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根据分散剂
的状态气溶胶:烟、云、雾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1.定义: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3.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胶体里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②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颗粒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③渗析定义: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胶体净化、提纯使胶体和溶液分离。定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带电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④ 电泳现象(电学性质)原因: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向阳极运动。注意:胶体的胶粒有的带电,有电泳现象;有的不带电,没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⑤胶体的凝聚Ⅰ加电解质溶液Ⅱ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Ⅲ加热凝聚(加热较长时间)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带正电荷1.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 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①③④⑥B
2.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 )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 ④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D §2-2 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非电解质 例:判断下列物质是不是电解质铜片、石墨、盐酸、CO2、NH3、SO3。2.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分类标准: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解程度大小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3.电离与电离方程式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Al2(SO4)3Al3++SO42-23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定义:阳离子由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由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实质: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的改变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Ⅰ写
Ⅱ改
Ⅲ删
Ⅳ查前提关键途径保证1. 应该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1).浓硫酸作反应物时不改写。A. 强酸:HCl HNO3 H2SO4 等B. 强碱: NaOH KOH Ba(OH)2 等C. 可溶性盐(熟记P110溶解性表)(2).Ca(OH)2等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若存在于溶液中(澄清石灰水),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化学式(CaSO4,Ag2SO4)。注 意(3).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时,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成NH3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难溶的物质: BaSO4 Cu(OH)2 等C.难电离的物质: 弱酸 弱碱 水 等B.气体: NH3,SO2,H2S,CO2等D.单质: H2 Na I2 等E.氧化物: Na2O Fe2O3 等注 意练习1: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①硫酸和氢氧化钠 ②盐酸和碳酸钾
③氯化钡和碳酸钠① H+ + OH- =H2O② 2H+ + CO32- =H2O + CO2↑③ Ba2+ + CO32- =BaCO3↓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 Ag++Cl-=AgCl↓(2)生成气体: 2H+ + CO32- = H2O+CO2↑
(3)生成弱电解质(水):H++OH-=H2O
H+ + CH3COO- = CH3COOH(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 + Fe = Fe2+ +Cu例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①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 = 2Fe3++3H2↑②铝与稀盐酸反应
Al+3H+ = Al3++H2↑③2FeCl3+Fe = 3FeCl2 (正确)Fe3++Fe = 2Fe2+√④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CO32-+2H+ = H2O+CO2↑BaCO3+2H+ = Ba2++H2O+CO2↑⑤氢氧化钡和稀硫酸Ba2++SO42-=BaSO4↓√Ba2++OH-+H++SO42-=BaSO4↓+H2OBa2++2OH-+2H++SO42-=BaSO4↓+2H2O1.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归纳:怎样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2.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同时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3.检查离子方程式中化学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迁移运用3判断离子是否能够大量共存 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取决于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1.离子间若能发生下列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如Ba2+与SO42-、CO32-;Ag+与Cl-、I-、Br-)(2)生成挥发性物质(如H+与HCO3-、CO32- ;OH- 与NH4+)(3)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H+与OH-、 SO32-、HCO3-、CO32-、S2- 、F-、CH3COO-;OH-与H+、HCO3-)(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①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无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等②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大量能与OH-反应的离子。如:H+、NH4+、HCO3-、 HSO3- 、HS-、 Cu2+、Fe2+、Al3+、Mg2+、Fe3+ …..③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大量能与H+反应的离子;如: OH-、 HCO3-、CO32-,SO32-、HSO3-、CH3COO-、S2-、HS-…..④ 所有的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如HCO3-、HSO3-、HS-、H2PO4-、HPO42-等)既不能跟H+又不能跟OH-大量共存2.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① Ca2+ Na+ CO32- NO3-② Ca2+ Na+ SO42- NO3-③ H+ K+ Cl- OH-④ NH4+ K+ OH- SO42-⑤ H+ K+ HCO3- SO42-⑥ Na+ K+ CO32- OH-生成难溶物 CaCO3生成微溶物 CaSO4生成水生成 NH3·H2O生成CO2、H2O能大量共存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DA. K+ H+ SO42- OH-
B. Na+ Ca2+ CO32- NO3-
C. Na+ H+ Cl- CO32-
D. Na+ Cu2+ Cl- SO42-§2-3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
一种物质得到氧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失去氧被还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特点:局限于得氧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现象。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特点: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特点: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2.用双线桥法、单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②2KClO3 2KCl+3O2↑6e-12e-单线桥法只要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不要标明“得、失”电子)。③ MnO2+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1×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2×3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3×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2e-6e-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定义: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还原剂:定义: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1.有关概念失去2×3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3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表现: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氧化性: 得电子的能力( 氧化剂的性质 )还原性: 失电子的能力( 还原剂的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几个重要的规律1、价态律: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无氧化性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具有双重性2、归中定律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的化合物间反应,遵循:高价降,低价升,只靠拢, 不交叉,最多到同价。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⑴KClO3 + 6HCl = 3Cl2 ↑+ KCl + 3H2O⑵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5-10-1-2+60+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