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2历史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必修2历史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02 19: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外胎、内胎
比利时风扇、皮带
丹麦金属构件
瑞典发电机
法国配电器
德国点火器、油泵
英国电气配线
西班牙加、散热器
奥地利灯管、汽缸头
意大利油漆、轮胎
荷兰启动器
日本福特汽车
生产网络 玻璃、
收音机
加拿大 车身底板
齿轮
瑞士阀门、螺母
美国 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
原因、影响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
济全球化 —— 融入世界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 课 内 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二战后资本输出全球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资本新一轮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1)对世界(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的优势,是最大受益者 (劣势——劳动力、资源) (3)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有利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4、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①存在问题标语上写着:解除世贸武装经济危机全球化②、发展展望: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问题探究】 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全球化呢? (1)发达国家:利大于弊,是最大受益者。
(2)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举例:“利”:海尔公司的发展;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3)应对措施:
①、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②、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世贸组织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标识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标识的设计者是新加坡的杨淑女士,她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原因:
①关贸总协定作为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弊端,特别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措施。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 2、成立过程1994年,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前身: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目的:“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是开放市场。二是调解纠纷。三是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从开始实施至21世纪初,缔约方已由最初的23个增至149个,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以上。几十年来,它制定的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章,已为世界大多数国所承认,并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5、分析世贸组织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4)————表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区别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你知道中国
为什么要坚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吗?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需要世界 中国需要世界。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中国入WTO艰苦历程2、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1)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2)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
(3)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感 悟: 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经济实力强大了,才会有他真正的国际地位。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可谓是艰苦卓绝,一波三折,前后历时15年。2001年12月,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问题是:中国为何会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要成为WTO的一员呢?经济全球化提示:
表明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以促进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这件事情上所付出的努力表明,中国科学把握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①入世对中国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机遇:挑战: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利大于弊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的增长亿美元②入世对世界的影响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怎样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区别:① 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②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资本、技术、服务、管理经验等的扩张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新?发达国家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区别只要有一个缔约方提出反对,关贸总协就不能做出裁决成员必须遵守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从2001到2005年,外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金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   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三大经济体。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它下的定义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托马斯·弗里德曼,赵绍棣 黄其祥译《直面全球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版
一.定义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四.影响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阻止地球自转---前世贸总干事鲁杰罗
②新闻中心tom.com 联合cctv网友调查
入世后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十件事 ③我国的优势产业主要是轻工业,如纺织业和制鞋业等,但从2006年起在欧洲和美国却频繁遭到反倾销诉讼。
今天,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因此,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标致、雪铁龙几大国际汽车集团全球竞争的一部分。民族品牌,无论红旗还是中华都鲜有机会成为主流产品。
截止2006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在境外已办起8400多家企业,但国内知名品牌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力却屈指可数。④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的转型:
1.重意识形态转变为超意识形态,即不唯意识形态
2.对国际秩序的定位从革命者、批判者转变为融入者、参与者
3 对国际机制的拒斥怀疑转变为积极参与
4 从片面强调特殊性转变为更多强调共同性
5 从仅重视国家行为体到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
6从斗争哲学转变为合作哲学

---蔡拓 《全球化与和谐世界》 世界知识出版社①利用WTO成员国身份,运用国际惯例,积极争
取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因素;④促进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②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坚持独立自主、完善本国金融市场和维护国家
经济安全;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③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对策全球化下的中国:在全球化挑战中成功的中国企业本单元把握
一个中心: 世界经济全球化
两个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三个基本内容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贸易总协定)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一个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三个集团: 欧 北 亚不断发展和联系加强)
3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四个认识: 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影响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 极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整体说国别说国际化的海尔千万里,我追逐着你
我和你同住“地球村”探究活动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材料:“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奢侈产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依据材料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①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
紧密的整体;
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一、经济全球化的萌芽: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材料: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
根据材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的推动。①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加强了对外的殖民扩展,把殖民地经济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③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三、经济全球化的壮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材料:“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并最终形成的时间及原因。 ①、时间:19C末20C初。
②、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资 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通过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手段的革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是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并发展的重要手段。四、经济全球化的渐趋成熟: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被大致划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两极格局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向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两极格局的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人教版)
根据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真正形成的时间和前提条件?
①、20世纪90年代;
②、科技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市场经济制度被承认和采纳等。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南北贫富差距加大。
(2)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
(3)世界经济的波动性与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
(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入有害垃圾和对当地进行掠夺性开采资源,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英国《卫报》2005年3月28日披露了一则惊人消息:荷兰警方最近在鹿特丹港口截获了1000吨来自英国的家庭垃圾。这些未经分类处理的垃圾被贴上“废纸”的标签,正准备启运前往中国。荷兰和英国环境部门随后进行的联合调查表明,英国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家庭垃圾被一些公司非法运到中国进行处理。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和作业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比较二战前与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暴力方式(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战争等)和平方式(会议协商、建立机构组织等)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附属殖民地包括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性质的经济缺乏内部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来解决矛盾冲突,应对危机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全球化方向 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全球化 的一个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专题线索 探究: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你认为呢???
转嫁危机(关税壁垒)1929年经济危机倾销战、关税战危机加重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联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形成了以下共识: (1)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2)稳定经济秩序;(制度化、体系化)
(3)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经济
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交通通讯
发展技术手段推动者跨国公司扫除障碍 制度 保障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 原因两极格局
瓦解市场经济
体制根本动力外胎、内胎
比利时风扇、皮带
丹麦金属构件
瑞典发电机
法国配电器
德国点火器、油泵
英国电气配线
西班牙加、散热器
奥地利灯管、汽缸
头意大利油漆、轮胎
荷兰启动器
日本福特汽车
生产网络玻璃收音机加拿大 车身底板、齿轮瑞士阀门、螺母
美国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
——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面对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龙永图(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入世后的中国将会面临了哪些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