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重点
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材难点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一、 背景篇
补充材料一:
图一《马关条约》签订图、图二《时局图》、图三《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根据材料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补充材料二:
材料1: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2:陈天华、邹容
材料3:同盟会
材料4: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分组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过程篇
补充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临时约法》体现哪些民主原则?彻底否定了哪些封建制度?
2、《临时约法》又是怎么约束袁世凯的?
三、影响篇
一、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请四个小组的同学,每组选一种身份,来谈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发言要有史实依据。21教育网
角色身份:1、民族资产阶级 2、满清贵族
3、帝国主义 4、农民
(提示:答记者问、对白、三人闲聊、历史短剧等形式不限。)
补充材料四:
材料1: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21cnjy.com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人民版必修一P52
材料4: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材料5: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穿日本服装,老农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忙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21·cn·jy·com
材料6: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却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作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二、史学争鸣
四、研究性学习【课后学习】
一、研究课题:
1、辛亥革命成败之我见。
2、“国父之争”——华盛顿、甘地、孙中山,谁是最伟大的国父?
3、辛亥革命中的本地人 。
二、资料推荐:
1、文献资料:【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
【2】《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3】荆门文史资料 《地方文史》(第7辑)。
2、影像资料:【1】2011年央视六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
【2】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
五、课堂小结
一、知识小结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课件22张PPT。辛亥革命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让文明积淀成人格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让文明积淀成人格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立宪派倒戈——见旧人教版近现代史上册6、革命:革命党人闹革命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复中华,创立合众国政府。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卖国的本质充分显露,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思想。湖南的华兴会、江浙的光复会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党形成。 武汉7、舆论:谣言四起闹哄哄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图三《辛丑条约》签字图图一《马关条约》
签字图图二《时局图》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背景篇【自主学习】 1、请根据材料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1895年——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章炳麟(1869-1936年)号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 “公理未明,旧俗俱在”, 没有进行革命的的资格。
——康有为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 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材料一: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有编练新军、鼓励工商、兴建学堂、整顿吏治等内容。
——旧人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1911年5月,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以四川的运动最为壮阔,?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包子衍《四川保路运动》载于1981《人民日报》邹容材料二陈天华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背景篇立宪派倒戈——见旧人教版近现代史上册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政府。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卖国的本质充分显露,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思想。湖南的华兴会、江浙的光复会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党形成。 可能性7、舆论:谣言四起闹哄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军事基础:资产阶级革命起义风起云涌。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必要性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在北京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二、过程篇北京南京武昌首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2、《临时约法》又是怎么 “约束”袁世凯的?二、过程篇【合作探究】 角色扮演: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请四个小组的同学,每组选一种身份,来谈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角色身份:1、民族资产阶级 2、满清贵族
3、帝国主义 4、农民 ( 提示:答记者问、对白、三人闲聊、历史短剧等形式不限。)三、影响篇 【情境创设】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三、影响篇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史学争鸣 辛亥革命 “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的变革”。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纽约,1999年) 孙中山作为一个先驱者,表现出为完成他的使命所需要的一切灵活性,总是跟任何肯听他的话的人合作。他太真诚,所以不做一个简单的机会主义者;他又太实际,所以不执著于一种意识形态。史学争鸣 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
——著名华裔史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中国革命任重道远……
中国革命成功需彻底解放思想……史学争鸣研究性学习【课后学习】一、研究课题:1、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2、“国父之争”——华盛顿、甘地、孙中山,谁是最伟 大的国父? 3、辛亥革命中的荆门人 。 二、资料推荐:
1、文献资料:【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
【2】《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3】荆门文史资料 《地方文史》(第7辑)。2、影像资料:【1】2011年央视六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 【2】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列强加紧侵略
清政府腐败
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兴起爆发:武昌起义
成果: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颁布积极: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
级革命
消极: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结果:袁世凯夺取革命政权课堂小结背景经过影响1、知识小结2、学情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