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
2、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3、品味语言,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语言,学习如何紧紧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品味语言,感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诵课文第一段开课。
二、行走的风景:
1、请静静地读课文,随作家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故宫风景,请把作家所到之处标出来。(理清空间顺序)
思考:行走故宫留给你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文中突出了故宫博物院的什么特征?
2、行走文本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知到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学生找出文段并交流。)
三、寻找“最美解说词”:
1、作家紧紧围绕建筑物特征介绍故宫,可是现在故宫向社会征集“最美解说词”(出示“征稿启事”。朋友来挑战,建议关注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是哪个殿?(太和殿。)
2、呈现朋友所写的“太和殿解说词”,请对比阅读,寻找和原文的不同之处,认真分析并评价:是改写的好,还是原文好?
3、对比中总结说明文需围绕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总结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4、指名诵读原段(做朗读指导)。齐读下面的段落,感受省去的语言魅力。
5、分工寻找并验证其他地方体现语言“准确、生动”的语段并交流及诵读。
四、课堂总结:
1、请班长至颁奖词:最美解说词:说明文,介绍的是对象······
2、思考:黄传惕凭什么获奖的?(说明文写作经验交流)
五、作业布置:
用所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校园解说词。
课堂实录
师:(上课铃声响过)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来给同学们上课的前两
周老师去了趟北京,“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师:请静静地读完课文,请随作家一路行走一路欣赏故宫风景,并把作家所到之处标出来。
生:端门——午门——庭院——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神武门
师: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故宫?
生:空间顺序。
师:行走中故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1:壮丽
生2:雄伟
生3:雄伟壮观
师:在作者的笔下,故宫博物院呈现了怎样的特征?请用作者的词语概括。
生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师:板书(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师:行走在文本里,你发现哪些语句能让你捕捉到故宫博物院的这些特征?
生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从这段,我看出故宫博物院的“宏大壮丽和建筑精美”的特点。
生2:“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从这里我能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精美”。
生3:“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从这里我感受到故宫“布局统一”的特点。
师:作家紧紧围绕建筑物特征进行说明,把这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介绍给我们。可是现在故宫每天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让大家尤其是外宾能更好了解咱的故宫,现在故宫管理委员会想向社会征集“最美解说词”。和我同行的朋友想挑战一下,也想参与故宫“最美解说词”的评选。但故宫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他很难下笔,于是他也想像作者一样关注里面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建筑物,是哪个殿?
生:太和殿
师: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太和殿?
生:5、6、7、8段。
师:这是我朋友写的太和殿的解说词,他想请咱们帮他琢磨琢磨写得怎样?请同学读,并请大家对比原文,认真分析并给予他中肯的建议。
生:学生对照学案找不同。
师:(片刻)我们交流一下想法吧!
生1:和原文比老师朋友写的解说词少了一些生动的描写。(举例······),这些描写能体现故宫建筑群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征。
师:请把文中描写性的语句勾画出来。请你读读看,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生2:感觉到故宫的宏伟。
师:是啊,故宫的特征就在这些生动的描写中体现出来。所以说明文为突出事物特征所需,语言也需生动形象。(板书:生动)
生3:和原文比,老师朋友写的解说词少了一些数字,我觉得原文更具体。
师:对。具体的数字能客观实在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具备“准确”的特点(板书:准确),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准确平实,有的准确生动。而这篇课文语言上就具备“准确生动”的特点。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4:原文中的“约”省了,不够准确。
师:这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往往能“准确”地概括事物的特征,也就符合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的要求。
师:在对比中我发现黄传惕的解说词要比我朋友写得好。
师:现在咱们来欣赏一下作家的原文,请咱班朗诵高手为我们朗诵前一段。
生:读书。(在这位同学读后稍评价)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文段该怎么读?从语气、语调上给同学提建议吧?
生1:我认为该用中速读。
生2:我觉得应该读铿锵一点。
师:这篇文章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配乐播出,以供听众朋友们收听,作家的言辞就力求给听众一种悦耳、舒心的感受。所以老师建议读时用这样的节奏朗诵: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听范读第5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这种语速语调齐读下面一段。
师:“寻找最美解说词”与我朋友无缘呐!他的解说词没写成功,但在帮他的同时我们学到了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说明语言的两大风格:平实、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必须保证“准确”的特点,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准确生动”。那么我们在文章的其他语段中找找看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语言特征?
师:现在我们分工找找看,左边找“准确”特点的语段。右边找“生动的描写”的语段。
生:寻找,交流。(边交流边要求学生诵读描写生动又体现事物特征的语段)
师:“最美解说词”征集活动结束了,颁奖结果是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获得“最美解说词”的称号。请班长向黄老师致颁奖词。
班长:
颁奖词
说明文,介绍的是对象,突出的是特征。语不在惊人,而在平实准确;言辞不在华丽,而在具体生动。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语言平实自然,生动优美,使听众悦耳,让读者舒心,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最美解说词”。
师:说说黄传惕获奖的“绝招”是什么?
生:说明文讲究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介绍特征时语言要准确,也要生动。
师:请使用今天黄传惕教给你的写说明文的“绝招”写一小篇《蒙自三中》的校园解说词吧!
(下课铃声响起)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
红河的送教下乡活动结束了,《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也结束了,但反思本堂课,虽说突破了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巧妙地设计了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如果还有机会再展示这节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弥补不足:
一、 课堂上老师的表现再投入些,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琼老师的课堂让我触摸到老师的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她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每一次发问似乎都暖了学生的心窝,而我的课堂是那样的冷静,仿佛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引导者而非参与者。要让学生满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老师的情感感染少不了,因此,如果再有机会展示这堂课,我将在教学激情上多投入一点。其实也提醒了我,平时要在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上多下功夫,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自己无论面对什么课堂都能迎刃有余。
二、 加强课堂的无痕性打造,让课堂像水一样静静流淌。
优秀的课堂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老师的每一次发问都应该自然而然推动课堂的前进,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水到渠成,自然生成。如果再给我一次展示此堂课的机会,我将加强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训练,让课堂更自然,让学生和老师感觉不到课堂的预设痕迹。尤其是“寻找最美解说词”的环节,如赵玲师傅说的:还是有老师挖好了坑给学生跳的感觉。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还得下功夫琢磨语言的表述和对学生的引导,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自然生成,让课堂像静静的流水流进学生的心窝里。
三、 语文课堂不忘语文的“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本是语文课堂的阵地,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因此不论是《故宫博物院》还是任何一篇课文,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永远要坚守住“根”的理念。以深挖文本为根本,品味语言为主,坚守语文味的课堂阵地,以教会学生读书为最终目的。语文老师要不忘语文的初心,只有永远保持一颗语文心,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自己,也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